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隆興寺五疊舊作韻》
全文:
隆興佛香之閣浹宙聞,我曾三疊七言以頌尊。
丙午重來創成九字型,一尚非一詎有二法門。
如是西天極樂道場界,阿彌陁佛相好莊嚴雲。
觀音菩薩此佛大弟子,具佛妙觀察智轉*法*輪。
三千大千今古無量劫,何處不現法相如高旻。
而此恆山獨稱甚僥倖,千年梵剎頂禮趨紜紜。
幾經廢墮復幾經修舉,不改者在誰增減毫分。
向以五台瞻禮文殊返,順途至此方當春暮辰。
穹窿高閣大士之所住,可過而去弗禮申敬神。
特用長言七字增兩字,亦惟紀實以志往來身。
茲則仍如前例以展謁,不料耄耋倏消瞬息雲。
然而堂堂卓立獨尊者,彈指頃視萬劫千秋塵。
一身兩臂及三十六臂,今成匠作昔乃成役軍。
木去銅存實合本身一,去豈誠去存則斯誠存。
此番之頌亦復如是耳,豈因難見巧以幻為真。
寺側行館朴斲實清潔,乘興摛藻非儒非佛論。
斯之謂新視向乃謂舊,豈知擲筆此作即成陳。
途指定州將復疊蘇句,一笑而已賡罷丙午春。
參考注釋
長言
(1).引長聲音吟唱。語出《禮記·樂記》:“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 鄭玄 註:“長言之,引其聲也。”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長言邐迤,度曲纏*綿。”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者,詠言之謂,詠言即永言,永言即長言也……長言生於詠嘆,故曲折而紆徐。”
(2). 漢 代注家譬況字音用語。與“短言”相對。《公羊傳·莊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為客” 漢 何休 註:“伐人者為客,讀伐長言之, 齊 人語也。”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伐》:“長言,若今讀平聲;短言,若今讀入聲。”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紀實
對事情或事件所作的現場報導
動員大會紀實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乾隆名句,隆興寺五疊舊作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