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吳當的《青宮受寶朝賀日次韻·其二》
全文:
殿外霓旌漾曉暉,爐煙浮動袞龍衣。
璚樓貝闕天中起,五色雲霞在翠微。
參考注釋
霓旌
(1).相傳仙人以雲霞為旗幟。《楚辭·劉向<九嘆·遠逝>》:“舉霓旌之墆翳兮,建黃纁之總旄。” 王逸 註:“揚赤霓以為旌。” 前蜀 韋莊 《喜遷鶯》詞:“香滿衣,雲滿路,鸞鳳繞身飛舞。霓旌絳節一羣羣,引見 玉華君 。”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龍上漢時,願把霓旌引煙策。” 明 夏完淳 《觀濤》詩:“海女霓旌乍有無,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綴有五色羽毛的旗幟,為古代帝王儀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明 陸采 《懷香記·假公薦舉》:“閶闔欲開,霓旌飄颻乎翠樹;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爐煙
見“ 爐煙 ”。
亦作“ 爐煙 ”。1.熏爐或香爐中的煙。 南朝 梁簡文帝 《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 宋 蘇軾 《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詩:“暮歸走馬沙河塘,爐煙裊裊十里香。”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爐煙暗遞浩歌聲。”
(2). 廬山 香爐峰 的雲氣。借指 香爐峰 。 宋 梅堯臣 《寄王江州》詩:“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爐煙。潮到 盆城 否?猶期信可傳。”
(3).舊時宮殿前丹墀設焚香爐,後因以指代宮廷、朝官。 唐 無名氏 《元日觀上公獻壽賦》:“趨雲陛以陳詞,向爐煙而稽首。”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與君十五侍皇闈,曉拂爐煙上赤墀。” 唐 方乾 《送杭州李員外》詩:“必恐駐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爐煙。”
(4).指爐火。 宋 周邦彥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詞:“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爐,一本作“ 罏 ”。
浮動
(1) 漂移
河心有條死魚向這邊浮動
(2) 非固定
浮動工資
龍衣
(1).天子的袍服。 唐 盧照鄰 《登封大酺歌》之二:“日觀仙雲隨鳳輦,天門瑞雪照龍衣。” 明 徐渭 《凱歌二首贈參將戚公》之一:“戰罷親看海日晞,大酋流血濕龍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太監安得海伏法》:“有 安 姓太監……聲勢煊赫,自稱奉旨差遣,織辦龍衣。”
(2).喻指蓋屋的茅草。 清 黃遵憲 《武清道中作》詩:“龍衣將瓦覆,牛矢壓牆高。” 錢仲聯 箋註:“ 馮贄 《雲仙雜記》:‘ 饒子卿 隱 廬山 康王谷 ,無瓦屋,代以茅茨。每年一易茅,謂之屋龍更衣。’”
吳當名句,青宮受寶朝賀日次韻·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