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千尺雪三絕句·其三》
全文:
猶傳晾甲文皇石,歸後魏徵起仆碑。
豈似瀛藩久向化,陪臣來祝八旬釐。
參考注釋
向化
歸服。《後漢書·寇恂傳》:“今始至 上谷 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新唐書·岑文本傳》:“大王誠縱兵剽係,恐 江 嶺 以南,向化心沮,狼顧麕驚。”《清史稿·仁宗紀》:“辛丑, 四川 十二支嶺夷 向化,改土歸流。”
歸化;順服。 唐 劉禹錫 《為淮南杜相公論西戎表》:“陛下鏡歷代無益之端,修大君文德之教,遂得北狄深藏,五城晏閉,百蠻嚮化,四海無虞。” 宋 王禹偁 《北狄來朝頌》:“遂使朔易之方,戎狄之眾,有見機之義,生嚮化之心。”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以奬許 舒頔 之言為嚮化輸誠者勸。”
陪臣
(1).古代天子以諸侯為臣,諸侯以大夫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對於天子,大夫之家臣對於諸侯,都是隔了一層的臣,即所謂“重臣”,因之都稱為“陪臣”。(1)古代諸侯的卿大夫,對天子自稱“陪臣”。《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過於 周 , 周 西鄙掠之。辭於行人曰:‘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將逃罪。’” 杜預 註:“諸侯之臣稱於天子曰陪臣。”《禮記·曲禮下》:“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 鄭玄 註:“亦謂諸侯之卿也……陪,重也。” 孔穎達 疏:“其君已為王臣,己今又為己君之臣,故自稱對王曰重臣也。”《史記·齊太公世家》:“ 周 欲以上卿禮 管仲 , 管仲 頓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陪臣 陸機 言,今月九日, 魏郡 太守遣兼丞 張含 ,齎板詔書印綬,假臣為平原內史。” 李善 註:“ 蔡邕 《獨斷》曰:諸侯境內,自相以下,皆為諸侯稱臣,於朝皆稱陪臣。”(2)指大夫的家臣。《論語·季氏》:“ 孔子 曰:‘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2).古代外交使臣出使時,對對方國家的君主而言,亦稱“ 陪臣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 宗道 曰:‘僕與 夏 主比肩從事天子,若 夏 主自來,當相為賓主。爾陪臣也,安得為主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文成相度》:“ 安南國 王 阮光平 至京,遣其臣饋公土儀,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相公問陪臣好。’”
乾隆名句,千尺雪三絕句·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