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袁默的《次韻蔣不回惠山行見贈》
全文:
九龍山高茂松竹,冉冉嵐光真潑綠。
重岡復嶺勢崢嶸,五里垂楊排岸曲。
雲生洞口若拖縑,泉落田間如噴玉。
公乘若水遺蹟在,瀟灑儒冠與僧服。
夜蟾清影照寒流,春鳥新聲答寒谷。
山畔人家農事閒,長得秋風魚稻熟。
太湖光射夕陽間,澗澤相通財必育。
一生游賞心不足,憶與高人時往復。
夢魂應是念歸歟,問舍求田無百斛。
身名牽制悼人心,收拾未能如水覆。
侵尋白髮已盈簪,方此徘徊乾寸祿。
樂安道人來自蜀,尚爾小官身僕僕。
惠然相訪蓋初傾,符采瑩顏神滿目。
徐言得道先辟穀,二年粒米不入腹。
日南先生韻超俗,授術為之留五宿。
發泄天機指下傳,妙用圓通皆智燭。
見我情親逾族屬,勸以修持言滿軸。
自慚正類雞伏鵠,敢忘精心循所祝。
痊除多謝枕中方,臭腐豈為刀下肉。
斧斤牛羊肆殘毒,古人已況牛山木。
深言元氣須引續,起我衰羸丸射鹿。
煩胸一訣願相傳,卦體儼然存九六。
參考注釋
情親
(1).親人。《呂氏春秋·壹行》:“今行者見大樹,必解衣懸冠倚劍而寢其下,大樹非人之情親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 南朝 宋 鮑照 《學古》詩:“北風十二月,雪下如亂巾,實是愁苦節,惆悵憶情親。”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四折:“我對此景無箇情親,怎不教痛心酸轉添淒楚!” 魯迅 《集外集拾遺·<所聞>》詩:“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
(2).感情親切。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詩:“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訊息兩茫然。” 宋 楊萬里 《雨晴得毗陵故舊書》詩:“知我近來頭白盡,寒暄語外更情親。”
族屬
同族的親屬。《禮記·大傳》:“同姓從宗,合族屬。” 鄭玄 註:“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 唐 劉禹錫 《天論上》:“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賞,違之必罰……當其罰,雖族屬之夷,刀鋸之慘,處之鹹曰宜。何也,為惡而然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且既到吾家,認做妹子,必是親戚族屬逐處明白,方像真的,這卻不便。”
修持
(1).持戒修行。 唐 耿湋 《晚秋宿裴員外寺院》詩:“願向空門裡,修持比晝龍。”《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但凡出家人,必須四大俱空,自己發得念盡,死心塌地,做個佛門弟子,早夜修持,凡心一點不動,卻才算得有功行。” 老舍 《老張的哲學》二三:“我有的是佛經,有的是地方,你可以隨著她們一同修持。”
(2).修身守道。 唐 方乾 《寄於少監》詩:“修持清苦振佳聲,眾鳥那知一鶚情。” 老舍 《茶館》第二幕:“慚愧!慚愧!作過國會議員,那真是造孽呀……唉!現在我只能修持,懺悔!”
(3).保養;將養。 宋 洪邁 《夷堅甲志·崔祖武》:“飲食不肯醉飽,曰:‘大醉大飽,最為傷氣,須六十日修持,始復初。’”
袁默名句,次韻蔣不回惠山行見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