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白玉雲龍如意》
全文:
和闐之玉長逾尺,曲首琢作如意式。
何不為圭或為璧,薄古趨今人情適。
司教化源抑誰責,弗言則已言則恧。
乾為玉象龍為德,雲乃從之蔚光澤。
龍守其珠鬐奮戟,緯蕭欲鍛具達識。
參考注釋
化源
(1).教化的本源。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昭室化源,發揚大號。” 唐 李翱 《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其論釋氏之害於人者,尚列為高等,冀感悟聖明,豈不欲發明化源,抑絶小道。”《舊唐書·李絳傳》:“陛下思廣天聰,親覽國史,垂意精頤,鑒於化源,實天下幸甚。”
(2).指掌教化之位。《舊唐書·李渤傳》:“若言不行,計不從,順奉身速退,不宜屍素於化源。”
(3).中醫學指六氣的生化之源。《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炙甘草湯方”集解引 張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預防二便秘濇之虞,麥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大人口破》“大人口破分虛實”註:“如口瘡乾黃硬作渴者,宜服加減八味丸,以滋化源,俱禁水漱。”
乾隆名句,詠白玉雲龍如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