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錢塘觀潮歌》
全文:
向聞錢塘潮最奇,江樓憑几今觀之。
更聞秋壯春弗壯,弗壯已匪夷所思。
兩山夾江龕與赭,舋束長流逼東瀉。
海潮應月向西來,恰與江波風牛馬。
江波畢竟讓海波,回瀾退舍如求和。
洪潮拗怒猶未已,卻數百里時無何。
於今信識海無敵,苞乾括坤浴淵魄。
何處無潮此處雄,雄在奔騰旋盪激。
蓂茁三葉及落三,皆最勝日期無淹。
我來正值上巳節,晴明遙見尖山尖。
須臾黯黮雲容作,似是豐隆助海若。
天水遙連色暗昏,倏見空際橫練索。
旁人道是潮應來,一彈指頃堆銀堆。
疾於風檣白於雪,寒勝冰山響勝雷。
砰硡礌硠礴磅磕,紞紞啍啍吼噦噦。
流離頓挫無不兼,回斡旁噴極滂沛。
地維天軸震撼掀,天吳陽侯挾飛廉。
蛟龍鼓勢魚蟹遁,長鯨昂首噓其髯。
榜人弄潮偏得意,金支翠旗簫鼓沸。
忽出忽入安其危,但過潮頭寂無事。
因悟萬理在人為,持志不定顛患隨。
遲疑避禍反遭禍,幾不見笑於舟師。
參考注釋
拗怒
憤怒不平。《舊唐書·鄭畋傳》:“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 項羽 之屍;四塚既成,待葬 蚩尤 之骨。” 清 袁枚 《續新齊諧·陰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脫挾。歸問其故,猶拗怒咆哮。” 清 龔自珍 《送徐鐵孫序》:“則如 嶺 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洶,以受天下之瑰麗,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抑制怒氣。《文選·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善 註:“拗,猶抑也。於六切。”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悅,怡怡然;一奴從西廊出,憤氣勃然,拗怒而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巧娘》:“ 三娘 見母與 巧娘 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調停兩間,始各拗怒為喜。”
未已
不止;未畢。《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正當窮冬寒未已,借問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彥 《驀山溪·大石》詞:“落日媚 滄洲 ,泛一棹、夷猶未已。” 明 劉基 《漫成》詩之二:“一寸愁心千萬里,不見行人應未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二人喜其詞致,談至月上未已。”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無何
(1) 不久;很短時間之後
亡何國變。(亡通“無”。)——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無何他二人就言歸於好
(2) 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自覺無何
乾隆名句,錢塘觀潮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