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石寶的《送方石謝先生》
全文:
搔首乾坤任達窮,高情誰復嘆飄蓬。
學傳伊洛非無用,官比陽城更不同。
直筆史宜留閣下,抱琴人已立堂中。
分明六館諸生力,奪我春來滿坐風。
參考注釋
伊洛
(1).亦作“ 伊雒 ”。 伊水 與 洛水 。兩水匯流,多連稱。亦指 伊 洛 流域。《國語·周語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韋昭 註:“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嶺 。 禹 都 陽城 , 伊 洛 所近。”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 伊 洛 廣且深,欲濟川無梁。” 唐 杜甫 《北征》詩:“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歐陽修 《送徐生之澠池》詩:“我昔初官便 伊 洛 ,當時意氣尤驕矜。” 清 葉襄 《禹陵》詩:“泉源留儉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學。參見“ 伊洛之學 ”。
無用
(1) 不適用的
無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職人員
(2) 沒有價值或意義的;沒有用處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無用的字母
陽城
(1). 春秋 時 楚國 貴族的封邑。《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註:“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隱 《無題》詩:“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 陽城 十萬家。”
(2).古城樓名。《文選·左思<蜀都賦>》:“結 陽城 之延閣,飛觀榭乎雲中。” 劉逵 註:“ 陽城 , 蜀 門名也。”
(3).山名。《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楊伯峻 註:“古 陽城 在今 河南 登封縣 東南,俗名曰 城山嶺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府·登封縣》。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澤*東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石寶名句,送方石謝先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