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鼎的《月兒高》
全文:
體羸心惴。
衰容頓憔悴。
子母遭凌替。
身陷家傾棄。
顛沛流離。
死無葬身地反賊。
我宿稟冰霜厲。
縱然九死心無二苦呵。
三木囊頭苦怎支。
仰吁蒼穹知不知。
旦:夫徇忠義。
妾身願隨逝。
痛憶姑年暮。
履險遭顛躓。
及溺胥亡。
共作忠良鬼婆婆。
此身甘玉碎。
怎把名污青史天那。
天胡不憖遺。
闔室顛連控告誰。
參考注釋
胡不
何不。《詩·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詩·唐風·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苟必信,胡不赴 秦 軍俱死?”《漢書·韋賢傳》:“黃髮不近,胡不時監?”
憖遺
亦作“慗遺”。1.願意留下。《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史記·孔子世家》作“愸遺”。後以“愸遺”或“天不愸遺”作為哀悼老臣之辭。《舊唐書·方伎傳·葉法善》:“嘆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遺,殲良奄及。” 宋 秦觀 《曾子固哀詞》:“天不憖遺一老兮,固縉紳之所傷。” 清 黃宗羲 《祭馮韡卿文》:“天不憖遺,彤軒遂扃。”
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乘之周麾,徧勞憖遺。”
3.泛指遺棄;遺留。 清 潘耒 《戴南枝傳》:“先師既憗遺孤孫,族黨無相關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綿綿延延,經二千餘年專制政體之摧殘剝蝕,而憖遺一線者,固重賴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學總略》:“有韻文中既録 漢祖 《大風》之曲,即《古詩十九首》亦皆入選,而 漢 晉 樂府,反有憖遺,是其於韻文也,亦予以節奏低卬為主,獨取文采斐然,足燿觀覽,又失韻文之本矣。”
朱鼎名句,月兒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