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下胸中水鏡寒,否臧定不失毫端

周行己知趙鼎臣贈呂令二首·其一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行己的《知趙鼎臣贈呂令二首·其一》

全文:
幕下胸中水鏡寒,否臧定不失毫端
要知四海皆兄弟,莫作前人青白看。

周行己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幕下

(1).帳幕之下。《戰國策·魏策一》:“ 樂羊 為 魏 將而攻 中山 。其子在 中山 , 中山 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 樂羊 坐於幕下而啜之。”

(2).幕府中。 唐 杜甫 《洗兵行》:“ 關中 既留 蕭丞相 ,幕下復用 張子房 。”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歐陽修 ﹞為 西京 留守, 梅聖俞 、 謝希深 、 尹師魯 同在幕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鄂西林用人》:“ 鄂西 林相公 節制 滇南 七載,一時智勇非常之士多出幕下。”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水鏡

在一根鋼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鏡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當遠的物體的裝置

否臧

(1).成敗;善惡;優劣。否,惡;臧,善。《易·師》:“師出以律,否臧,凶。” 孔穎達 疏:“否謂破敗,臧謂有功。”《魏書·元子思傳》:“不付名至,否臧何驗?” 唐 白居易 《議兵策》:“議之者頗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為心賦》:“於是審民之好惡,察政之否臧。”《續資治通鑑·宋真宗景德三年》:“其兩省諫官,並準 有唐 故事……限以遷官之年月,責以供職之否臧。”

(2).品評,褒貶。《舊唐書·鄭朗傳》:“適來所記,無可否臧,見亦何爽?” 唐 劉商 《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詩:“千載有疑議,一言能否臧。” 宋 葉適 《題<陳壽老文集>後》:“審其所從,不求強同;貴其所與,毋為易得。趨捨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則何止於 建安 、 元祐 之文也。”

不失

(1).不偏離;不失誤。《易·隨》:“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穎達 疏:“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論衡·量知》:“御史之遇文書,不失分銖。” 劉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點差錯。”

(2).不遺漏;不喪失。《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義:“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之人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

(3).還算得上;不愧。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元》:“故蹈 元 之轍,不失為小乘;入 宋 之門,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吳蓀甫 乾笑著說:‘能進能退,不失為英雄。’”

毫端

(1).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2).猶言筆底;筆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其轉註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邁陂塘·題陸旉亭小照》詞:“是誰將玉山瓊樹,毫端圖畫偏似。”

周行己名句,知趙鼎臣贈呂令二首·其一名句

詩詞推薦

幕下胸中水鏡寒,否臧定不失毫端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