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你能禪三鄉俊宿山》
全文:
湘西春色無人要,萬頃鏡空飛白鳥。
小閣披衣眼力衰,一聲款乃酬清曉。
芒鞋閒穿聚落來,此岸綠陰行不了。
南台老未忘鄉井,抵掌清談輒高笑。
烹茶煮筍未當勤,放意賦詩語奇峭。
此生何處不戲劇,萬事隨緣真道妙。
何當借子西齋宿,共看湘月千峰表。
參考注釋
南台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後,稱 長安 曰 南台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焉。號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通典·職官六》:“ 後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後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後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又 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
(3).台名。即 戲馬台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於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注》謂即 項羽 掠馬台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誥 輯註:“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遊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 謝靈運 、 宣遠 等,並從作詩。’” 宋 蘇軾 《台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註:“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説 南臺 試一尋。” 錢鍾書 註:“ 南台 ,一稱 釣台山 ,在 閩江 中。”《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台,故名。參閱《明一統志》。
鄉井
鄉里;家鄉
抵掌
(1).擊掌。指人在談話中的高興神情。亦因指快談。《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 ﹞見説 趙王 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史記·滑稽列傳》:“﹝ 優孟 ﹞即為 孫叔敖 衣冠,抵掌談語。” 裴駰 集解引 張載 曰:“談説之容則也。” 唐 韓愈 《送窮文》:“抵掌頓腳,失笑相顧。” 清 魏源 《偶然吟》之八:“學問同獻酬,風俗同抵掌。” 康有為 《六哀詩》之二:“足跡徧西域,抵掌好談兵。”
(2).指掌。《梁書·王僧孺傳》:“ 甘泉 遺儀, 南宮 故事,畫地成圖,抵掌可述。” 宋 王禹偁 《送許制歸曹南序》:“然生行周業茂,於人無媿,將見受鄉老薦取太常,第猶抵掌爾。”
清談
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崇尚虛無,不務實際,空談哲理,後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清談誤國
高笑
放聲大笑。 宋 范仲淹 《依韻酬李光化敘懷》:“未必晚成輸早達,好將高笑代長吁。”
釋德洪名句,你能禪三鄉俊宿山名句
名句推薦
淺水衣蒲有船過,淡煙籠月更人行
呂存中《過寶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