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過東平州》
全文:
須句經古邑,膏雨霽公田。
塵淨鳴鞭緩,曦柔徹蓋前。
安民期不擾,擇吏懋勤宣。
漢室諸侯眾,蒼惟樂善傳。
參考注釋
須句
亦作“ 須胊 ”。 春秋 時古國名。在今 山東省 東平縣 東南。《左傳·僖公二十一年》:“ 任 、 宿 、 須句 、 顓臾 , 風 姓也。” 杜預 註:“ 須句 在 東平 須昌縣 西北。”《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春,公伐 邾婁 ,取 須胊 。” 何休 註:“ 胊 ,其俱反。《左氏》作‘句’。” 唐 之 鄆州 ,屬古 須句國 。後因以借指 鄆州 。 唐 韓愈 《奉和兵部張侍郎酬鄆州馬尚書祇召途中見寄開緘之日馬帥已再領鄆州之作》詩:“再領 須句國 ,仍遷 少昊 司。”
膏雨
滋潤作物的霖雨。《左傳·襄公十九年》:“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漢書·賈山傳》:“是以元年膏雨降,五穀登。” 宋 柳永 《玉蝴蝶》詞:“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甘露降,膏雨零。”
公田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劃成“井”字形,分為九區,中區由若干農夫共同耕種,將收穫物全部繳給統治者,稱為“公田”。同中區以外的“私田”相對稱。《詩·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朱熹 集傳:“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而同養公田也。”《禮記·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稅。” 孔穎達 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漢書·食貨志上》:“六尺為步,步百為畮,畮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為廬舍。”參見“ 井田 ”。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稱“ 官田 ”。《漢書·食貨志上》:“令命家田 三輔 公田。”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命家,謂受爵命一爵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優之也。” 三國 魏 曹植 《籍田論》:“夫營疇萬畝,厥田上下……司農是掌,是為公田。”《續資治通鑑·宋德祐元年》:“詔:公田最為民害,稔禍十有餘年,自今並給原主,令率其租戶為兵。”
(3).舊時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習稱為公田。但其性質實為民田。
(4).指社會主義改造後農村集體所有的田地。 李朝 《四川省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互助聯組》:“許多聯組還試行了小包工,集體經營公田。”
乾隆名句,過東平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