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紙鳶》
全文:
巧縳筍皮淺畫繒,乘風一線入凌兢。
荀瑰黃鶴疑翔閣,墨翟飛鳶乍繫繩。
五日泠然同列子,十年遲待異奇肱。
南華第一篇曾讀,即此扶搖北海鵬。
參考注釋
筍皮
亦作“筍皮”。筍殼。 北周 庾信 《入道士館》詩:“野衣縫蕙葉,山巾篸筍皮。”一本作“筍皮”。 唐 高適 《漁父歌》:“筍皮笠子荷葉衣,心無所營守釣磯。”
畫繒
(1).有圖繪的絲織品。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之四:“寳扇輕圓淺畫繒,象牀平穩細穿藤。”
(2).指繪畫用的帛。《紅樓夢》第四八回:“ 惜春 正乏倦,在床上歪著睡午覺,畫繒立在壁間,用紗罩著。”
乘風
順風;憑藉風力
乘風向法國駛去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澤*東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凌兢
(1).亦作“ 凌競 ”。形容寒涼。《漢書·揚雄傳上》:“登 椽欒 而羾天門兮,馳閶闔而入凌兢。”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詩:“洪河凌競不可以徑度,冰龍鱗兮難容舠。” 宋 蘇軾 《興龍節前一日微雪與子由飲清虛堂》詩:“踏冰凌兢戰疲馬,扣門剝啄驚寒鴉。”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四·化綿衣疏》:“然寒不能衣而飢不能食, 灞橋 踏雪,難堪手足之凌兢。” 清 唐孫華 《雪次東坡聚星堂韻禁體物語》:“凌兢野老緼袍單,狂喜兒童屐齒折。”
(2).戰慄、恐懼的樣子。 唐 白居易 《謝蒙恩賜設狀》:“臣所以凌兢受命,俯伏荷恩,心魂不寧,手足無措。” 宋 王安石 《九井》詩:“飛蟲凌兢走獸駭,霜雪夏落雷冬鳴。” 金 元好問 《羊腸坂》詩:“浩蕩雲山直北看,凌兢羸馬不勝鞍。” 清 陳大章 《戊子生日書懷》詩:“少日凌兢履畏途,抽身雲水補桑榆。”
淩兢:形容寒涼。 唐 唐彥謙 《憶孟浩然》詩:“郊外凌兢西復東,雪晴驢背興無窮。”
乾隆名句,紙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