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訢合萬物蘇,陽氣宣聲陰屏跡

何夢桂知盧可庵教諭鼓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何夢桂的《知盧可庵教諭鼓歌》

全文:
崇牙樅樅,賁鼓逢逢。
始作這以荊衡底貢之新革,試叩之以巴蜀故產之孤桐。
雷震一聲草木拆,蠖信其屈龍起蟄。
天地訢合萬物蘇,陽氣宣聲陰屏跡
矇瞍一鼓歌辟雍,始與斯民發童蒙。
大胥再鼓徵學士,復與學者開天聰。
當其俎豆前陳,甫掖山立。
綴兆序位,登降終日。
吾故鼓之以相禮,所以作爾之強力。
乃若冠蓋孔孟,佩服程朱。
雞鳴而起,亦步亦趨。
吾故鼓之心戒晨,所以覺爾之迷途。
至若理欲昏明,義利白黑。
夕惕不謹,日省何益。
吾故鼓之以謹昏,所以使爾非心之必斥。
嗚呼,鼓人職廢周禮湮,方叔入漢鼓收聲。
舉世聵聵呼不應,千載孔堂比竹音。
鏜然一鼓驚雷霆,撼動天地眾耳醒。
昌黎老死石鼓裂,愧我才薄爭奈此鼓文。

何夢桂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訢合

(1).謂受感而動,和合融洽。《禮記·樂記》:「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天地訢合,陰陽相得。」 鄭玄 註:「訢讀為熹。熹猶蒸也。」 孔穎達 疏:「熹謂蒸動。言樂感動天地之氣,是使二氣蒸動,則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夫雨為天地之訢合。」

(2).引申為情意投合。 唐 陸贄 《奉天論奏當今所切務狀》:「則君臣同志,何有不從,遠邇歸心,孰與為亂!化疑梗為訢合,易怨謗為謳歌,浹辰之間,可使丕變。」 唐 白居易 《唐江州興果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序:「初,余與師相遇,如他生舊識,一見訢合,不知其然。」 朱自清 《民眾文學的討論》:「若非所寫的情思與民眾訢合無間,又何能至此?」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陽氣

(1).暖氣,生長之氣。《管子·形勢解》:「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淮南子·天文訓》:「陽氣勝則散而為雨露,陰氣勝則凝而為霜雪。」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十四:「仲春凍初解,陽氣方滿盈。」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四:「明亮的燈光洋溢在這小小的房間內,找不出半個陰森森的暗陬,精緻而又舒服的陳設都像在放射溫暖的陽氣。」

(2).指活人的生氣。《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小道攝召亡魂渡橋來相會,卻是只好留一個親人守著,人多了陽氣盛,便不得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其憧憧往來之鬼……遇人則避路,畏陽氣也。」

(3).喜氣;喜色。《文選·枚乘<七發>》:「然陽氣見於眉宇之間,侵淫而上,幾滿大宅。」 李善 註:「《周書》曰:『民有五氣,喜氣內蓄,雖欲隱之,陽喜必見。』」

(4).比喻精神煥發,得意洋洋。 李廣田 《花潮》:「青年們穿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好像參加什麼盛會,不少人已經穿上雪白的襯衫……東張張,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陽氣得很。」 沙汀 《記賀龍》三八:「他陽氣地笑著;而他的神情、態度,更加使我深切地感覺到,他正是一個除開革命利益,什麼也不在乎的人。」

(5).中醫學名詞。指具有溫養組織臟器、維持生理功能和固衛體表等作用,並充盈於周身之氣。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體作用和名稱亦各有異。《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屏跡

見「 屏跡 」。

隱跡。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後隱居》:「屏蹟邱園,絶蹤仕進,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亦作「 屏跡 」。1.避匿;斂跡。《晉書·卞壼傳》:「轉御史中丞,忠於事上,權貴屏跡。」《北史·拓跋景山傳》:「法令明肅,賊盜屏跡,部內大清。」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政體》:「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

(2).猶隱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有一隱士於此池側,結廬屏跡,博習伎術,究極神理。」 宋 岳珂 《桯史·尊堯集表》:「 安石 之屏跡 金陵 ,棄置不召者十載。」 清 趙翼 《六十自述》詩:「十年屏跡臥江村,往事真堪目笑存。」

何夢桂名句,知盧可庵教諭鼓歌名句

詩詞推薦

天地訢合萬物蘇,陽氣宣聲陰屏跡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