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文同的《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
全文:
先人有敝廬,涪水之東邊。
我罷漢中守,歸此聊息焉。
是時五六月,赤日烘遙天。
山川盡糝燥,草木皆焦燃。
塵襟既暫解,勝境乃獨專。
高林抱深麓,清蔭密石綿。
層岩敞戶外,淺瀨流窗前。
邀客上素琴,留僧酌寒泉。
竹簟白石枕,穩處只屢遷。
忽時乘高風,遠望立雲煙。
野興極浩蕩,俗慮無一緣。
氣爽神自樂,世故便可捐。
卻憶為吏時,荷重常滿肩。
几案堆簿書,區處忘食眠。
冠帶坐大暑,顙汗常涓涓。
每懼落深責,取適敢自便。
安閒獲在茲,怳若夢遊仙。
行將佩守符,復爾趨洋川。
山中豈不戀,事有勢外牽。
尚子願未畢,安能賦歸田。
參考注釋
冠帶
(1).帽子與腰帶。《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 宋 司馬光 《晚食菊羹》詩:“歸來褫冠帶,杖履行東園。” 明 沉鯨 《雙珠記·棄官尋父》:“今日解了冠帶,扮做常人。輕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殘遊記》第三回:“只畫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帶。《戰國策·楚策一》:“ 秦王 聞而走之,冠帶不相及。” 三國 魏 曹操 《薤露》詩:“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先生﹞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於門內。”《紅樓夢》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來,梳洗已畢,便冠帶了。”
(3).指裝束,打扮。《秦併六國平話》卷中:“ 楚 陣 韓員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這般冠帶?名呼做 殺虎壯士 。”
(4).本指服制,引申為禮儀、教化。《韓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饒州風俗》:“ 宋 受天命,然後七 閩 、二 浙 與 江 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引《宣布滿清皇室罪狀檄》:“山河依舊,先人之廬墓可親;冠帶奚存,九世之讎讎宜復。”
(5).謂使習禮儀。《舊唐書·玄宗紀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冠帶 月支 ,旅應騶牙之瑞,梯航日出,鹹輸象齒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職。《戰國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為 秦 之強足以為與也。”《明史·唐胄傳》:“遇赦復冠帶,卒。”
(7).指官吏、士紳。《文選·張衡<西京賦>》:“冠帶交錯,方轅接軫。” 薛綜 註:“冠帶,猶搢紳,謂吏人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 晉朝 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為令僕已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 宋 葉適 《北村記》:“相為市者,皆魚蝦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帶車馬之來絶矣。” 明 張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帶,夾道壺漿。”
(8).指男子。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雙縊廟》:“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釵之飾。”
大暑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7月23日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這時候最熱
顙汗
額上冒汗。表示慚愧、惶恐。 宋 文同 《夏日閒書墨君堂壁》詩之一:“冠帶坐大暑,顙汗常涓涓。每懼落深責,取適敢自便。” 明 方孝孺 《吳氏二賢母哀辭》:“彼何人兮艷婦,夫屍在牀兮笑言詡詡,傾人宗兮殞人祀,地下逢之兮顙汗猶泚。”參見“ 顙泚 ”。
涓涓
(1) 細小的水流
絹絹源水
(2) 細水緩流的樣子
泉涓涓而始流
文同名句,夏日閒書墨君堂壁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