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度正的《壽制置吳侍郎》
全文:
洙泗之根枯無芽,千五百年復生花。
章通句解到聖處,格高調古意易差。
南嶽一登光萬丈,下照百物窮幽遐。
天公欲振斯文緒,卓爾大雅生長沙。
淡如清廟有遺味,粹如白璧無纖瑕。
周旋禮樂今冠冕,彈壓妖怪古鏌鋣。
翱翔秘館育儀羽,岌頁殿中峨觸邪。
忽驚雲霧蔽日月,一落湖海潛煙霞。
浮言既空望逾遠,欻起仍乘使者車。
急祗臨遣護襄漢,旋奉溫詔來三巴。
春風所及自和氣,坐令四境還桑麻。
五月渡滬臣敢憚,晝日三接恩意加。
皇心念爾蜀父老,因以與爾毋咨嗟。
但見田畝興孝悌,已無稂莠勞梳爬。
洋洋韶濩出正始,一洗下俚之淫哇。
夤緣末學被羅致,得以文藝陪絳紗。
作興詩書盛樂育,謂之文翁寧非耶。
蜀人德公盛於衛,思厚報之吟木瓜。
二陽寖長今初度,門無雜賓賓則嘉。
欲酌北斗薦眉壽,聽我祝辭人無譁。
先生直上作舟楫,領袖夔契承勛華。
心回元化位天地,手挈魁柄扶邦家。
工師作室貴兼用,施置寧遺負與叉。
自憐愚鎝無所似,獨於詩書涉津涯。
有如使之執經侍,或能誦說聖人污。
古來好善優天下,珍重先生借齒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如使
連詞,表示假設,如果,假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孟子·告子上》
執經
手持經書。謂從師受業。《漢書·於定國傳》:“ 定國 乃迎師學《春秋》,身執經,北面備弟子禮。” 唐 韓愈 《答殷侍御書》:“八月益涼,時得休假,儻矜其拘綴不得走請,務道之傳而賜辱臨,執經座下,獲卒所聞,是為大幸。” 清 錢謙益 《諭祭贈禮部右侍郎馮有經文》:“於戲!涕泗何從,言念春*宮之舊事;話言猶在,追懷青殿之執經。”
誦說
(1).傳述解說。《荀子·致士》:“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説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 梁啟雄 釋:“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師説之意。’按,《修身》:‘師雲而雲,則是知若師。’就是這‘不陵不犯’的意思。”《漢書·東方朔傳贊》:“﹝長老賢人﹞皆曰 朔 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説,故令後世多傳聞者。”
(2).諷誦講說。 唐 嚴郢 《興善寺大廣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銘》:“後學升堂誦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門 惠朗 ,受次補之記,得傳燈之旨,繼明佛日,紹六為七,至矣哉!” 明 方孝孺 《送凌君入太學序》:“今之士不然,所習者未脫乎剽竊、誦説之間,而充焉以為足。”
(3).歌頌,稱道。 宋 王安石 《謝弟安國特賜及第表》:“竊以躬國論聽斷之煩,而察知孤遠之行,略門資貢舉之法,而拔取淹滯之才,山林之所誦説而難遭,閭巷之所驚嗟而罕見。”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度正名句,壽制置吳侍郎名句
名句推薦
頗怪韓夫子,猶疑謝自然
王儔《謝自然》
詩詞推薦
![有如使之執經侍,或能誦說聖人污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