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蘇轍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全文: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欲尋舊學無處,時有故人起予。

蘇轍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蘇轍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書法作品欣賞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終歲

一年到頭

終歲不聞絲竹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終歲勤苦。——宋· 蘇軾《教戰守》

鞭撲

見“ 鞭撲 ”。

亦作“ 鞭朴 ”。亦作“ 鞭撲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鄧析子·轉辭》:“聖人逍遙一世,罕匹萬物之形,寂然無鞭朴之罰,莫然無叱吒之聲。”《國語·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 韋昭 註:“鞭,官刑也,撲,教刑也。”《漢書·刑法志》:“薄刑用鞭撲。” 顏師古 註:“撲,杖也。”《宋書·少帝紀》:“親執鞭撲,毆擊無辜,以為笑樂。” 唐 元稹 《哭子》詩之五:“鞭朴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夫人奴蓄之,無禮已甚;聞又鞭撲之。” 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這樣掙扎的挨過畜類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撲。”

生知

謂不待學而知之。語本《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人理之曠,道德之遠,陰陽之變,鬼神之情,緬邈玄奧,誠難生知。” 宋 王禹偁 《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句》詩序:“生性如生知,辭如老成,一聯一詠,令人振驚。”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經>序》:“經凡一百五十一品,茲所存者,特其一爾,其言幽眇精深……欽惟皇上以生知之聖,一觀輒悟。”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蘇轍名句,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名句

詩詞推薦

  • 宿高橋懷仲明

    李流謙宋代〕闌乾投晚俯煙霏,全不支梧酒力微。沙鳥犯寒猶獨立,林烏趁暝已先歸。繚愁亦笑溪為帶,障遠端疑樹合圍。歲晏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詩詞名句
  • 述懷

    乾隆清代〕卜日謁闕里,六轡駕言東。淺春已暄妍,土膏脈起融。綠麥抽新芽,於耜興田功。去歲薄有收,菜色鮮或逢。山左
  • 如夢令·其二·和泛舟二首

    李元鼎明代〕咄咄向空書怪。詩了還添酒債。朝暮看雲煙,過眼皆成身外。知戒。知戒。勞逸惟憑大塊。
  • 歸自西山至黃梔港口

    洪芻宋代〕沖雨穿雲愁去路,歸雲閣雨路還通。七層涌塔瞻天際,三徑吾廬在眼中。港轉黃梔橫野艇,里空白社漫春風。青山
  • 練影堂

    乾隆清代〕適才過嶺來,石溪原足底。下嶺至堂望,落瀑疑雲里。高下豈有定,升降之間耳。瀑已強與名,練更出虛擬。漻淚
  • 題司馬相如琴台

    邵博宋代〕長卿本豪傑,禮法安可處。手彈南風琴,心調東鄰女。雜身慷保中,初不忌笑侮。大者固已立,下此皆可補。三賦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詩詞名句
  • 舟中送李觀

    皇甫冉唐代〕江南近別亦依依,山晚川長客伴稀。獨坐相思計行日,出門臨水望君歸。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詩詞名句
  • 晚秋郊居八首

    趙蕃宋代〕病夫慵出長蓬蒿,但見芻薪價益高。積雨了知寒在候,我方隨事典衣袍。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詩詞名句
  • 青鳥

    文同宋代〕青鳥客館之車軒,前對長江隔層嶂。欹危一逕入林外,竹柵茅檐儼相向。愛其生事亦自足,牛羊縱橫雞犬放。安得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詩詞名句
  • 羅浮雜詠·其十

    李孫宸明代〕桂樹生神湖,花開白於玉。不為寒風零,豈受膏雨沃。陋彼東園卉,繁葩何簇簇。潤澤不可常,栽培有傾覆。卓哉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