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全文:
終歲常親鞭撲,此生知負詩書。
欲尋舊學無處,時有故人起予。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終歲
一年到頭
終歲不聞絲竹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終歲勤苦。——宋· 蘇軾《教戰守》
鞭撲
見“ 鞭撲 ”。
亦作“ 鞭朴 ”。亦作“ 鞭撲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鄧析子·轉辭》:“聖人逍遙一世,罕匹萬物之形,寂然無鞭朴之罰,莫然無叱吒之聲。”《國語·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 韋昭 註:“鞭,官刑也,撲,教刑也。”《漢書·刑法志》:“薄刑用鞭撲。” 顏師古 註:“撲,杖也。”《宋書·少帝紀》:“親執鞭撲,毆擊無辜,以為笑樂。” 唐 元稹 《哭子》詩之五:“鞭朴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夫人奴蓄之,無禮已甚;聞又鞭撲之。” 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這樣掙扎的挨過畜類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撲。”
生知
謂不待學而知之。語本《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人理之曠,道德之遠,陰陽之變,鬼神之情,緬邈玄奧,誠難生知。” 宋 王禹偁 《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句》詩序:“生性如生知,辭如老成,一聯一詠,令人振驚。”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經>序》:“經凡一百五十一品,茲所存者,特其一爾,其言幽眇精深……欽惟皇上以生知之聖,一觀輒悟。”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蘇轍名句,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