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柳永的《小鎮西犯(仙呂調)》
全文:
水鄉初禁火,青春未老。
芳菲滿、柳汀煙島。
波際紅幃縹緲。
盡杯盤小。
歌祓禊,聲聲諧楚調。
路繚繞。
野橋新市里,花穠妓好。
引遊人、競來喧笑。
酩酊誰家年少。
信玉山倒。
家何處,落日眠芳草。
參考注釋
祓禊
猶祓除。古祭名。源於古代“除惡之祭”。或濯於水濱( 薛君 《韓詩章句》),或秉火求福( 杜篤 《祓禊賦》)。 三國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後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 劉楨 《魯都賦》)。 漢 劉楨 《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祓禊,國於水嬉。”《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 南朝 梁 劉昭 註:“ 蔡邕 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風乎舞雩,詠而歸。’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濱,蓋出於此。” 唐 張志和 《上巳日憶江南禊事》詩:“ 黃河 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游。”《遼史·王鼎傳》:“適上巳,與同志祓禊水濱,酌酒賦詩。” 清 龔自珍 《百字令》詞:“珂珮晨閒,文章秋橫,祓禊西山雨。”
楚調
楚 地的曲調。常與 吳 弦、 燕 歌對舉。後為樂府相和調之一。 唐 陶翰 《燕歌行》:“請君留 楚 調,聽我吟 燕 歌。” 唐 白居易 《醉別程秀才》詩:“ 吳 絃 楚 調 瀟湘 弄,為我慇懃送一盃。” 明 王世貞 《鳴鳳記·秋夜女工》:“雙蛾皺,嘆鳳管吹殘 楚 調,何日見階前輻輳。” 清 魏源 《送陳太初出都》詩之二:“離弦忽 楚 調,促柱訴中孚。”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一·解題》。
柳永名句,小鎮西犯(仙呂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