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逢辰的《贈術士劉衡鑑》
全文:
高目下耳赫如鑒,福善禍淫平如衡。
顏癯胡夭跖胡壽,秀氏乃富憲乃貧。
伯道無兒湯有後,造物豈是鑒不明。
孔明遺恨懿血食,造物豈是衡不平。
當知稟氣有清濁,所以人品有善惡。
至若夭壽與賤貴,又是稟氣有厚薄。
清濁厚薄物自聖,洪纖高下天何言。
君子惟以理自充,英雄難與造物爭。
前人論理不論氣,不信試問劉鑒衡。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前人
(1) 以前的人
滿意地詳細講述這位詩人與他的前人的不同之處
(2) 具有共同遺產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緣關係
論理
按一般常理和道理來說
論理她早可以退休了
不論
(1)
表示條件或情況不同而結果不變,下文多用“都、總”與它呼應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
(2)
無論,不管
不論你走到那裡,都別把我忘了
不信
(1).不相信。《書·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孔穎達 疏:“汝無得不信我語。”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生長江湖樂卑濕,不信中州天氣和。”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誠實;不信實。《詩·小雅·蒼伯》:“慎爾言也,謂爾不信。”《史記·穰侯列傳》:“夫 三晉 之相與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為不信,不為無行。”
(3).猶言難道。《水滸傳》第六回:“胡説!這等一個大去處,不信沒齋糧?”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鑒衡
亦作“鑒衡”。鑑別,評定。 明 李東陽 《擬楊文懿公謚議》:“又見諸考校,為鑑衡模範,昭不可掩。” 清 汪懋琨 《<白雨齋詞話>序》:“予竊喜鑒衡不爽,而生之素所蓄積可知矣。”
方逢辰名句,贈術士劉衡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