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瑞樹歌》
全文:
長白之山天所作,隆崇案衍鄰嵎峓。
眾水之源會其極,中產萬木兩儀神秀鍾於茲。
萬木偨池郁爭長,問年皆在循蜚疏仡時。
以上厥有瑞樹為之伯,如星拱北群所瞻仰棲靈祗。
命圖以來真神奇,畢歆河本鴨綠支。
船不能進易,威呼溯流而上乃至西埒墨勒溪。
威呼又不能進,舍舟陸行一由旬,斯見瑞樹臨厜㕒。
近樹無凡草,金光蔚敷披,聳身三丈五尺餘。
七分去二其合圍,上分十有二大枝。
莖葉輪囷各異姿,其種有八若列眉。
松檜白楊遮勒穆期,紫樺白樺密克特木及白榆。
自頂至根合十餘丈崢參差。
靈芝九本三秀滋,是皆紀實非虛詞。
乃信神壤天所秘,未許塵世尋常窺。
大椿徒傳八千歲,較此奚啻父視兒。
特一瑞樹真足陵駕前古史所垂,宜乎長白之山開我國家,萬年有道無疆基。
參考注釋
中產
(1).中等財產。 宋 葉適 《財總論二》:“若夫齊民中產,衣食僅足,昔可以耕織自營者,今皆轉徙為盜賊凍餒矣!” 魯迅 《三閒集·<小彼得>譯本序》:“則故事中的物件,在 歐 美 雖然很普通, 中國 卻縱是中產人家,也往往未曾見過。”
(2).中等財產的人家。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下貧無兼辰之業,中產闕洊歲之貲。”
兩儀
(1).指天地。《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孔穎達 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金、木、水、火)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晉書·摯虞傳》:“考步兩儀,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三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乾坤:清者為乾,濁者為坤,人在中間相混。”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舊唐書·儒學傳下·盧粲》:“又 安樂公主 承兩儀之澤,履福祿之基,指 南山 以錫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陰陽、男女。 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贊成女學,以為淆亂兩儀,非天曹所喜。”
神秀
(1).神奇秀美。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序》:“ 天台山 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 唐 杜甫 《望岳》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萬松疊翠》、《萬橫香雪》二圖,寄韻設色,並極神秀。”
(2).聰明俊秀。 唐 杜甫 《和少府宴書齋》:“才士得神秀,書齋聞爾為。”
(3).指神采秀髮。 唐 杜牧 《杜秋娘》詩:“眉宇儼圖畫,神秀射朝輝。”
於茲
(1).在此。《書·盤庚上》:“我王來,既爰宅於茲。” 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於茲雲。”
(2).於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於茲矣。” 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於茲矣。” 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於茲。”
(3).當今,今世。《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於茲。” 顏師古 註:“於茲,猶言今茲也。”
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於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存於茲。”
乾隆名句,瑞樹歌名句
名句推薦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老子《老子·道經·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