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汝譡的《屈原祠》
全文:
忠深獨逢尤,怨極翻作歌。
豈雲嗜好異,奪此芳潔何。
郢都值末造,聽惑賢佞訛。
令尹尊國事,君王信秦和。
內思謀諫盡,旁困讒嫉多。
秉道身必斥,徇時則同波。
我生帝降直,臣節安敢頗。
痛心易激烈,危步難逶迤。
忍觀宗緒墜,去復念本柯。
采藻或潤濱,茹芝亦岩阿。
下將從彭鹹,終已投汨羅。
湘水碧湛湛,湘山郁峨峨。
昔存懷沙恨,今見垂綸過。
仲夏草樹蕃,初華粲蓮荷。
禪棲寄幽祀,羈思髮長喔。
風雅尚遺音,景宋寐殊科。
遠遊一感嘆,白首留江沱。
參考注釋
風雅
(1) 文雅。端莊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舉止端莊的或高雅的
舉止風雅
(2) 《詩經》有《國風》、《大雅》、《小雅》等部分,後世用風雅泛指詩文方面的事
遺音
(1).謂留下聲音。 宋 蘇軾 《雷州》詩之三:“終日數椽間,但聞鳥遺音。”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並涉穎》之二:“路暗鳥遺音,江清魚弄姿。”
(2).指留下的聲音。 宋 秦觀 《韓樞密夫人輓詞》之一:“舊像瞻揄闕,遺音想佩環。” 清 塗大酉 《雜詩》:“飛鴻遲遲來,掉入青煙路。遺音落風中,適與歌聲過。”
(3).不絕之餘音。形容音樂或詩歌極其美好。《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十:“簫管有遺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蘇軾 《送俞節推》詩:“ 吳興 有君子,淡如朱絲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明 唐龍 《<大復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遺音焉。”
(4).前代留傳下來的音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情舒放而遠覽,接 軒轅 之遺音。” 戴明揚 注引 梁章鉅 曰:“ 黃帝 使 伶倫 截竹,樂律起於 黃帝 ,故云‘接 軒轅 之遺音’。” 唐 陳季 《湘靈鼓瑟》詩:“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 郭沫若 《今昔集·釣*魚*台訪古》:“ 翰笙 ( 陽翰笙 )言: 花苗 人甚憂抑,其音樂亦甚淒涼……我聽了這話,聯想到《楚辭》,《楚辭》的悲抑或不無 苗 民的遺音吧?”
(5).哀聲。《易·小過》“飛鳥遺之音” 唐 孔穎達 疏:“遺,失也。鳥之失聲,必是窮迫未得安處。《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故知遺音即哀聲也。”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遺音和 蜀 魄,易簀對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說的話。《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李善 註:“《左氏傳》: 晉 穆嬴 曰:今君雖終,言猶在耳。”《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詩》:“疇曩伊何,逝者彌踈,溫溫恭人,慎終如初。覽彼遺音,恤此窮孤。” 李善 註:“遺音,謂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諡文僖董公墓志銘》:“比有哭子之戚,公屢致弔慰,訃至之後,蓋猶有遺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劉禹錫 《傷往賦》:“ 龍門 風霜苦,別鶴哀鳴夜銜羽; 吳江 波浪深,雌劍一去無遺音。”
殊科
(1).不同。《漢書·公孫弘傳》:“﹝ 弘 ﹞位在宰相封侯,而為布被脫粟之飯,奉祿以給故人賓客,無有所餘……與內富厚而外為詭服以釣虛譽者殊科。”《舊唐書·魏元忠傳》:“且上智下愚,明暗異等;多算少謀,眾寡殊科。”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二章:“國俗不同,利害殊科。”
(2).特殊的律條。 明 呂天成 《齊東絕倒》第二出:“慘然消阻淚如梭,怎生樣方便赦殊科。”
趙汝譡名句,屈原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