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師體的《偈頌十八首》
全文:
夤緣過夏又經冬,難易當知好惡同。
肚裡飢瘡無聒擾,堂中生炭滿爐紅。
挑灰弄火非相許,闊論高談定不容。
疊足跏趺描不就,眼空煙景振宗風。
參考注釋
夤緣
本指攀附上升,後喻攀附權貴,向上巴結
喬松孤立,蘿蔦夤緣,柔附凌雲,豈曰能賢。——《舊唐書·令孤楚牛僧孺傳贊》
夤緣得官
過夏
度過夏天;避暑
每年他都到北戴河去過夏
難易
(1).艱難與容易。《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中:“立意之初,必有難易二塗,學者不能強所劣,往往舍難而趨易。” 清 彭端淑 《為學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但議論的要點,和去年已不同:去年還是連環圖畫是否可算美術的問題,現在卻已經到了看懂這些圖畫的難易了。”
(2).偏指艱難。《左傳·昭公五年》:“敝邑雖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師。難易有備,可謂吉矣。”《韓詩外傳》卷二:“夫士欲立身行道,無顧難易,然後能行之。”
(3).偏指容易。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除此小寇,難易可知, 泰山 壓卵,未足為喻。”
好惡
偏好;喜好
翻譯時不應根據自己的好惡改變原文的意思
釋師體名句,偈頌十八首名句
名句推薦
遂令旃裘長,天半驚魂落
柳亞子《有悼二首,為徐伯蓀烈士作》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
荀子《荀子·性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