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池上作 西溪、南潭皆池中勝處也。》
全文:
西溪風生竹森森,南潭萍開水沉沉。
叢翠萬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
浦派縈迴誤遠近,橋島向背迷窺臨。
澄瀾方丈若萬頃,倒影咫尺如千尋。
泛然獨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
菟裘不聞有泉沼,西河亦恐無雲林。
豈如白翁退老地,樹高竹密池塘深。
華亭雙鶴白矯矯,太湖四石青岑岑。
眼前盡日更無客,膝上此時唯有琴。
洛陽冠蓋自相索,誰肯來此同抽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泛然
亦作“泛然”。1.漂浮貌;浮動貌。 戰國 楚 宋玉 《小言賦》:“析飛糠以為輿,剖粃糟以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堯臣 《鴨雛》詩:“泛然去中流,雞呼心悹悹。” 宋 陸游 《漢宮春·張園賞海棠作》詞:“虛舟汎然不繫,萬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縉書》之一:“僕為學不敏於人,聞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與世浮沉。” 清 吳敏樹 《說釣》:“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隨便,漫不經心貌。《莊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爾自得,不競不營,無榮無辱。” 唐 李頎 《贈蘇明府》詩:“汎然無所繫,心與孤雲同。”《新唐書·隱逸傳序》:“其於爵祿也,汎然受,悠然辭。”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且送 楊 姓人,故用 子云 為切題,豈應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古人無泛然飲酒者,率皆祭畢而後飲。”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戴思顏》:“﹝ 戴思顏 ﹞有詩名,氣宇盤礴,每有過人,遂得名家,豈泛然矣。”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一》:“夫世豈有不識字而能書者?抑 昌黎 之所謂識字,非世人之泛然記憶已也。” 清 陳確 《瞽言四·與劉伯繩書》:“夫其異同之甚與泛然酬應者可去。”
(4).廣泛,普遍貌。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下:“後世所不可不載之事,汎然欲備,則不勝其史矣。” 宋 葉適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備載而無遺,則泛然而無統。”
(5).空泛;浮淺,不深入。 明 王廷相 《與薛君采書》:“近世學者之弊有二:一則徒為泛然講説,一則務為虛靜以守其心,皆不於實踐處用功,人事上體驗。”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十》:“唯‘發’非汎然之詞,然後所發之己,非私慾私意。”
獨游
見“ 獨游 ”。
亦作“ 獨游 ”。1.獨自遊玩。《後漢書·橋玄傳》:“ 玄 少子十歲,獨游門次,卒有三人持杖執之……就 玄 求貨, 玄 不與。” 唐 杜牧 《秋晚與人期游樊川不至》詩:“邀侶以官解,泛然成獨游。”
(2).指獨自出遊者。 南唐 李中 《秋雨》詩:“疏篷誰斷夢,荒徑獨游稀。”
(3).指隱逸避世,寄情山林。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跨世凌時,遠蹈獨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蹤。” 唐 皎然 《別山》詩:“自許戰勝心,彌高獨游步,如何區中事,奈我林棲趣。”
邈然
(1).遙遠貌。《韓詩外傳》卷五:“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晉書·孔坦傳》:“深明足下慷慨之懷,深痛足下不遂之志。邈然永隔,夫復何言!” 唐 白居易 《寄行簡》詩:“相去六千里,地絶天邈然。”亦指久遠。 宋 葉適 《宿石門》詩:“邈然百世後,未忝騷人風。”
(2).高遠貌。《三國志·吳志·步騭傳》:“至其純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當世,保全名行,邈然絶俗,實有所師。” 晉 陶潛 《詠貧士》之四:“ 袁安 困積雪,邈然不可乾。”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蔭臥林薄,邈然自怡。” 宋 秦觀 《財用上》:“士大夫矯枉過直,邈然以風裁自持,不復肯言財利之事。”
(3).猶茫然。《文選·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張銑 註:“率爾,謂文速成;邈然,謂文遲成也。” 北周 庾信 《賀新樂表》:“若使詳其音律,是所邈然,但能記其鏗鏘,於斯為幸。” 清 曾國藩 《林君殉難碑》:“又明年, 國藩 師次於此,弔君殉難之所,尋逝者之白骨,邈然其不可復識矣。”
(4).懵懂貌。 唐 韓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銘》:“復拜中書舍人,既至京師,儕流無在者,視同列皆邈然少年,益自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所接皆邈然少年,無可論舊事者。”
心思
(1) 主意
他產生了一個好心思
(2) 智慧
挖空心思地去想辦法
(3) 願望,想做某事的心境
他沒心思去看電影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白居易名句,池上作 西溪、南潭皆池中勝處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