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元稹酬樂天勸醉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酬樂天勸醉》

全文:
神曲清濁酒,牡丹深淺花。
少年欲相飲,此樂何可涯。
沉機造神境,不必悟楞伽。
酡顏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劉伶稱酒德,所稱良未多。
願君聽此曲,我為盡稱嗟。
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
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共醉真可樂,飛觥撩亂歌。
獨醉亦有趣,兀然無與他。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
王孫醉床上,顛倒眠綺羅。
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元稹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元稹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書法作品欣賞
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半酣

指已喝了一半程度,還未盡酒興的樣子

酒至半酣,越發想喝

自恣

放縱自己,不受約束。《楚辭·大招》:“自恣 荊 楚 安以定只,逞志究欲心意安只。”《後漢書·梁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遼史·蕭孝先傳》:“在樞府,好惡自恣,權傾人主,朝多側目。” 清 彭尺木 《陳和叔傳》:“發為文,磊落自恣,不可控制。”

酩酊

形容醉得很厲害

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晉書》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元稹名句,酬樂天勸醉名句

詩詞推薦

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