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詠葫蘆筆筒》
全文:
作器必歸聖,葫蘆器古無。
可知心造化,即此示猷謨。
地寶何曾愛,天然宛就模。
裘鍾看巧制,毛穎得安區。
布景圖猶活,臨池帖可摹。
蘭亭同逸少,愧我少工夫。
參考注釋
布景
(1) 舞台或攝影場上所布置的景物
(2) 繪畫時按畫幅大小在畫面上安排景物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乾隆名句,詠葫蘆筆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