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葉憲祖的《天下樂》
全文:
生冠帶上:當年蹤跡困泥塵。
不意乘時亦化鱗。
為報鄉閭親戚道。
如今席帽已離身。
參考注釋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席帽
古帽名。以藤蓆為骨架,形似氈笠,四緣垂下,可蔽日遮顏。 晉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韋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飾……丈夫藤蓆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 皇甫氏 《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尋,但見席帽,半破在地。”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二:“蓋國初猶襲 唐 風,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則以席帽自隨。” 清 錢謙益 《客途有懷吳中故人》詩:“青袍奉母誰知子?席帽趨時自有人。”
離身
(1).離開身體。《莊子·漁父》:“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唐 張籍 《寄宋景》詩:“詔發官兵取亂臣,將軍弓箭不離身。”
(2).傳說中之國名。《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離身 、 反踵 之君, 髽首 貫胸 之長。” 李善 註:“《周書》曰:‘ 離身 、 染齒 之國,以龍角神龜為獻。’《爾雅》曰:‘北方有比肩人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曰:‘此即半體之人,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腳,亦猶魚鼠之相合爾。’” 張銑 註:“ 離身 、 反踵 、 髽首 、 貫胷 ,四海國名。”
葉憲祖名句,天下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