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陳鎰的《南泉嶺》
全文:
朝登南泉嶺,午過南泉坂。
始辭山木陰,已覺川原晚。
籃輿頗輕安,風袂自蕭散。
行道雖逶遲,遇物足延玩。
脩篁淨娟娟,寒水清練練。
因之懷故園,秋花露初泫。
參考注釋
籃輿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後世的轎子。《晉書·孝友傳·孫晷》:“ 富春 車道既少,動經江川,父難於風波,每行乘籃輿, 晷 躬自扶持。”《宋書·隱逸傳·陶潛》:“ 潛 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轝籃輿。” 清 方文 《贈孫子穀》詩:“蹇予腳疾愁歸路,直遣籃輿送到家。”
輕安
(1).輕健安康,健康。 五代 齊己 《贈劉五經》詩:“羣經通講解,八十尚輕安。”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 朱文公 有足疾,嘗有道人為施鍼熨之術,旋覺輕安。公大喜,厚謝之。” 清 姚鼐 《寄靈谷僧》詩:“無緣居士室,暫接問輕安。”
(2).謂流暢而平和。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 熙甫 子 子慕 ,變矯厲為輕安,不失為儒者之言,度越其父遠甚。”
風袂
指隨風飄動的衣袖。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詩·和<寄樂天>》:“風袂去時揮,雲帆望中失。” 元 王惲 《登凌雲閣》詩:“布衣塵滿戴儒冠,風袂來登上將壇。”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陳鎰名句,南泉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