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千佛洞得古體四十韻》
全文:
古洞西峪巔,向未尋禪約。
不可更虛擲,試一觀其竅。
初從白雲寺,右轉循蹊嶠。
谷口尚闊豁,巒腰漸兀奡。
盤盤歷羊腸,如與峰雲拗。
陰崖冰滑刺,陽巘泥濘淖。
駑駘怯鵝鴨,駿驥騰鷹鷂。
蹣跚起復跌,振迅立還踔。
直前乃逾險,顧旁每致嬈。
馬亦視所御,志定則弗搖。
咫尺有如茲,何況彼荒徼。
諸將成功回,扈蹕同歡笑。
蔥嶺雪途中,嘉爾丹誠效。
勞者我勿忘,怠者我令劭。
肯因戢武時,竟懈詰戎要。
我乘錦雲騅,穩於輕步轎。
身先有名言,相如謾致誚。
鐘聲聞已近,奇峰益環抱。
乃知神明境,不許人輕造。
路轉忽得門,矮屋低妨帽。
大似雲棲寺,弗詡莊嚴鬧。
拾級升其階,三間峙古廟。
屏息瞻月相,調御丈夫貌。
稍西得牝洞,㟏岈深窈窕。
昆盧坐堂堂,蓮座千佛繞。
一穴剛容人,中有燈光耀。
雲鬚秉虔誠,入可聞天樂。
或入迷故步,懺悔始出窖。
一笑有是哉,陷阱豈佛教。
精舍在洞南,憑軒暢遠眺。
下視向來路,蠶叢如蜀道。
非經爾許勞,安得攬眾妙。
窗中含畫意,眼底皆詩料。
插空刺峻棱,摩天聳群峭。
野芳優曇馡,山鳥命命叫。
蒼松張蓋影,碧泉奏琴調。
應接雖無暇,而都歸靜照。
清涼設孤注,觀止於虞韶。
歸鞭不半時,峪口倏已到。
進難退斯易,常情即理奧。
參考注釋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何況
(1) 不消說
一項改革都會經過不少曲折,更何況一場革命
(2) 更加
學好本民族的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何況學習另一種語言呢
(3) 表示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況且”
何況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這兒不好找,何況他又是第一次來
荒徼
荒遠的邊域。 唐 楊衡 《送人流雷州》詩:“不知荒徼外,何處有人家?” 明 姜埰 《赴戍宣州衛》詩:“荷戈荒徼去,收骨瘴江還。” 清 劉大櫆 《與吳閣學書》:“ 閩 海荒徼,聞公之名,無不束手斂袵,瞻顧而不敢前。” 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並為之整頓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乾隆名句,游千佛洞得古體四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