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千仞鴻亦冥,下視枋榆亂榛梗

葉封贈別林蜚伯戶部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葉封的《贈別林蜚伯戶部》

全文:
軟塵如海汎溟涬,蜃氣樓台眩光景。
芸芸朝暮轟喧豗,不問公私蛙蛙黽。
九逵車馬轇轕馳,盛者炎炎衰者冷。
誰其擺脫縈攪緣,解聽晨鐘夢魂憬。
異哉林子獨天挺,身雖酬酢心自靜,曩予彊持手版時,竊怪闊迂太孤鯁。
逢君相視笑莫逆,謂能潦倒樂與並。
狂吟往返讀且賡,貰酒招尋醉還醒。
只應方枘成鋤鋙,奚有疏觀枉見省。
言詩今數新城王,顧謂兩生特清警。
一人知己古所難,念此胸懷日耿耿。
比來俯仰分升沈,依舊從容泯畦町。
俄傳布詔徵儒流,謬叨同舉慚公等。
天庭掞藻曠代稀,我本空疏君暇整。
無如刺繡輸倚門,何況撞鐘以寸莛。
半生夜墮眢井中,一瞬雲過泰山頂。
嗟乎六憶勿復歌,聊勝五窮竟靡騁。
浮湛郎署猶避世,擁腫支離直縣癭。
側聞陰盛則變常,杞人之憂更怲怲,喟然歸去江湖邊,願忍長飢決幽屏。
淡交屈指寧可多,會面為期幾何頃。
鳳翔千仞鴻亦冥,下視枋榆亂榛梗
滔滔才水委逝川,落落吾儕終愛鼎。

葉封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鳳翔

鳳凰飛翔。(1)表示祥瑞景象。《孔子家語·好生》:“鳳翔麟至,鳥獸馴德。” 漢 焦贛 《易林·損之坤》:“景星照堂,麟遊鳳翔。”(2)稱頌帝王的興起或遷都。《文選·張衡〈東京賦〉》:“龍飛 白水 ,鳳翔參墟。” 薛綜 註:“龍飛、鳳翔,以喻聖人之興也。”《文選·曹冏〈六代論〉》:“龍飛 譙 沛 ,鳳翔 兗 豫 。” 李善 注引《魏志》:“ 太祖武皇帝 , 沛國 譙 人,為 兗州 牧。後 太祖 遷都於 許 , 許 屬 豫州 。”又《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氏 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故云 吳 山, 楚 甸也。”(3)比喻君子得用。《文選·傅鹹〈贈何劭王濟〉》:“吾兄既鳳翔,王子亦龍飛。” 李善 註:“其龍飛、鳳翔,實其分也。” 李周翰 註:“鳳翔、龍飛,喻君子得用。”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枋榆

枋樹與榆樹。喻狹小的天地。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詩之三:“短翼愧卑棲,惻愴傷枋榆。願假長風力,南溟徙歸途。” 清 趙翼 《華山紀游》詩:“今朝忽興發,奮決枋榆起。”參見“ 榆枋 ”。

榛梗

(1).叢生的雜木。喻指荒僻之地。《舊唐書·忠義傳上·夏侯端》:“山中險峻,先無蹊徑,但冒履榛梗,晝夜兼行。”

(2).阻礙,障礙。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長驅 嶺嶠 ,夢想京畿。緣道酋豪,遞為榛梗。”《周書·韋孝寬傳》:“竊以大 周 土宇,跨據 關 河 ……唯彼 趙 魏 ,獨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東略。”

(3).謂隔閡、嫌怨。 唐 杜甫 《故右僕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詩:“退食吟大庭,何心記榛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過,幾不自容,曰:‘若不少記榛梗,請偕歸。’”

葉封名句,贈別林蜚伯戶部名句

詩詞推薦

鳳翔千仞鴻亦冥,下視枋榆亂榛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