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澄海樓聯句》
全文:
歸墟日為納,尾閭日為傾。
傾納兩無竭,墟閭互相盈。
遠禆或仿佛,邃古疇經營。
前巡閱二紀,疊至臨層甍。
憑軒望蓬島,回輿辭陪京。
壁惜張跡佚,碑撫汪體更。
界垠瓊閣竦,聯藻標霞擎。
聲臚紫極動,目回青霄崢。
橫陳接雲宇,直入餘石城。
爾時如何築,今域皆來並。
連山險寧恃,聚米覘逾明。
遼矣廣軸振,蒼然圓䆸掁。
噴雪白非晦,斂日黃徒轟。
朝夕信弗舛,宗都量以成。
珠胎孕靈蚌,金背騰橫鯨。
出素屑霜采,升旭輝若英。
地脈綿永劫,陰火然恆晴。
樓台氣吹蜃,村含居羅蜻。
望秩昭肸蠁,卜祠煥晶熒。
景象倏紛集,端倪自全呈。
東南坦崖塹,西北拓安貞。
周環識體大,噓吸通乾行。
搏風莊叟喻,志怪齊諧評。
有經驗博物,惟錯徵含生。
尋仙鄙徐福,運杼孰祖瑩。
三番詠一韻,可以命歸程。
參考注釋
歸墟
亦作“歸虛”。傳說為海中無底之谷,謂眾水匯聚之處。《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張湛 註:“歸墟,或作歸塘。” 明 李東陽 《初預郊壇分獻得南海》詩:“歸虛下有通靈地,廣利中含濟物功。”後喻事物的終結、歸宿。 清 龔自珍 《上清真人碑書後》:“余平生不喜道書,亦不願見道士,以其勦用佛書門面語,而歸墟只在長生。”
尾閭
(1).古代傳說中泄海水之處。《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選·嵇康<養生論>》:“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 尾閭 ,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園 書,及此聞溪漏,方欣驗 尾閭 。” 清 趙翼 《逃荒》詩:“安得 尾閭 籌洩水,盡收歸海出平疇。”
(2).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泄之所。 清 魏源 《軍儲篇一》:“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啓超 《新民論》第二節:“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內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報》的標準太高,外來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讀者,應該要有一種日報來做尾閭,以銷納外來的投稿。”
乾隆名句,澄海樓聯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