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於景州行館作地方官以皇太后高年旃屋究不如瓦室之暖因建行館以備憩息義重溫凊且事已成遂不峻拒東省頗亦有之然非朕本懷故詩以志愧》
全文:
行營向所諳,隨處足停驂。
如曰高年養,無過數宇堪。
何來景歷歷,且復廈眈眈。
覺適以為恧,惟清信可耽。
牙籤供古鑒,紗牖納春含。
未得忘言去,言斯自識慚。
參考注釋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自識
自己知道、認識。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縉書》之二:“能參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問,而反質之於六經,則自識之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試案爾時人性,莫不絶異其前,入於自識,趣於我執,剛愎主己,於庸俗無所顧忌。”
自己記得。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
乾隆名句,於景州行館作地方官以皇太后高年旃屋究不如瓦室之暖因建行館以備憩息義重溫凊且事已成遂不峻拒東省頗亦有之然非朕本懷故詩以志愧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