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寶珠香界諸勝即景得二十韻》
全文:
當秋山色淨,趁曉夜涼舒。
玉魄依河澹,金曦出海徐。
雲莊發䍐罼,嶺路邁崎嶇。
蘿露霏煙細,松風韻籟疏。
寺低臨法海,峰背指蟾蜍。
蟲響聞荒坂,雞鳴見遠墟。
據高懸照普,得要觸懷虛。
歷歷非紆彼,摐摐盡起予。
招提看宛宛,調御坐如如。
又是經年別,真成方外居。
遵蹊再攀陟,摶壁且趑趄。
隨步來新會,尋思忘舊於。
琴書原好在,軒榭試憑諸。
詎慕遠公社,誰停元度車。
梵香空色相,真界靜鍾魚。
便以傳餐罷,因之回蹕初。
林颸鳴轡勒,澗瀑濺衣袽。
大野欣多稼,西成近可書。
三時望匪易,一意略為紓。
景惜粗疏過,詩題攬結餘。
參考注釋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宛宛
(1).盤旋屈曲貌。《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宛宛黃龍,興德而升。” 李善 註:“《楚辭》曰:‘駕八龍之宛宛。’”今本《離騷》作“婉婉”。 王逸 註:“婉婉,龍貌。”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宛宛連螭轡,裔裔振龍輈。” 唐 柳宗元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宛宛凌江羽,來棲翰林枝。”
(2).謂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唐 張祜 《車遙遙》詩:“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林紓 《記花塢》:“厓下多沃壤,盡以蒔竹,小溪宛宛如繩,盤出竹外。”
(3).遲回纏*綿貌。 唐 岑參 《龍女祠》詩:“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語。” 明 方孝孺 《喜嘉猷秀才至》詩:“宛宛心所慕,盈盈日興思。” 明 高啟 《送家兄西遷》詩:“怱怱逐途旅,宛宛謝親戚。”
(4).細弱貌。 唐 陸羽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宛宛如絲柳,含黃一望新。” 明 陸粲 《邊軍謠》:“宛宛嬌兒未離母,街頭抱賣供軍裝。” 清 納蘭性德 《鞦韆索·淥水亭春望》詞之一:“菸絲宛宛愁縈掛,賸幾筆晚晴圖畫。”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時為 幽 燕 老將,固亦不能提鋼刀慧劍,驅此嬰嬰宛宛者於漠北。”
(5).真切可見貌;清楚貌。《釋名·釋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釋名·釋州國》:“ 燕 ,宛也。北方沙漠平廣,此地在 涿鹿山 南,宛宛然以為國都也。”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東園》:“ 淵映 、 瀍水 二堂,宛宛在水中。”
調御
(1).調教駕御。《無量義經·德行品》:“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 唐 柳宗元 《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攝取調御,凡歸於正真者,動而成羣,不自知其教。”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一:“若踶囓之馬,調御有道,久則自然馴熟。”
(2).佛教語。“ 調御丈夫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勸請調御,常住世間,救現在之兵災,除當來之苦集。” 唐 柳宣 《與翻經大德等書》:“僕心懷正路,行屬歸依,以實際為大覺,玄軀無為,是調御法體。”
如如
(1).佛教語。謂諸法皆平等不二的法性理體。如,理的異名。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三:“諸法體同,故名為如……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唐 慧能 《壇經·行由品》:“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唐 李邕 《嶽麓寺碑》:“以因因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
(2).佛教語。指永恆存在的真如。 唐 白居易 《讀禪經》詩:“攝動是禪禪是動,不禪不動即如如。” 宋 蘇軾 《濁醪有妙理賦》:“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3).佛教語。引申為永存,常在。 唐 賈島 《寄無得頭陀》詩:“落澗水聲來遠遠,當空月色自如如。”《西遊記》第九九回:“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
(4).恭順儒雅貌。 元 劉致 《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説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 明 陳所聞 《雙調玉抱肚·懷李如真》曲:“如如風範,幸龍門當年得攀。” 清 惲敬 《答方九江》:“前過 九江 ,留數日,視署舍如山居,僚屬循循如如,文學掌故,甚善甚善。”
(5).絡繹不絕。《爾雅·釋天》“二月為如” 清 郝懿行 義疏:“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
(6).形容詞詞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癢如如把心不定,肚皮兒里骨轆轆地雷鳴,眼懸懸地專盼著人來請。”
乾隆名句,游寶珠香界諸勝即景得二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