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龔自珍的《秋心三首》
全文:
其一。
秋心如海復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鬱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斗大明星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來闕下,眾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觸眼春雲過,老輩填胸夜雨淪。
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曉來客籍差夸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靈氣欲成雲。
槎通碧漢無多路,土蝕寒花又此墳。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釵一佩斷知聞。
起看歷歷樓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天問
(1).指天子的詢問。《晉書·傅鹹傳》:“每見聖詔以百姓飢饉為慮,無能雲補,伏用慙恧,敢不自竭,以對天問。”
(2).《楚辭》篇名, 屈原 作。詩文中亦作為“問天”的雙關語。 清 龔自珍 《秋心》詩之二:“《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清 黃遵憲 《人境廬之鄰》詩:“陸沉欲借舟權住,天問翻無壁受呵。”
置對
對問;答辯。《漢書·劉向傳》:“ 望之 亦坐使子上書自寃前事, 恭 顯 白令詣獄置對。” 顏師古 註:“置對者,立為對辭。”《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 哀帝 令 歆 與五經博士講論其議,諸儒博士或不肯置對。” 李善 註:“言諸博士既不肯立 左氏 ,而又不肯與 歆 論議相對也。”《金史·韓昉傳》:“ 昉 復至 高麗 ,移督再三。 高麗 徵國中讀書知古今者,商榷辭旨,使酬答專對。凡涉旬乃始置對。”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質學生學地學之進步,燦然可觀,惟所以福社會者若何,則論者尚難於置對。”
陰符
(1).古兵書名。《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 ﹞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
(2).泛指兵書。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從容詢舊學,慘澹閟《陰符》。” 明 張以寧 《過辛稼軒神道》詩:“歲晚《陰符》仙蠹化,夜寒雄劍老龍吟。” 清 吳偉業 《送杜公弢武歸浦口》詩:“牀頭真訣幸猶在,肘後《陰符》復何有。”
無效
失效;沒有效果
聲明他的協定無效
虛陳
虛設;空談。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疑報德之若茲,懼斯言之虛陳。” 清 龔自珍 《秋心》詩之二:“《天問》有靈難置對,《陰符》無效勿虛陳。”
龔自珍名句,秋心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