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璹的《織圖二十四首上簇》
全文:
采采綠葉空,翦翦白茅短。
撒簇輕放手,蠶老絲腸嫩。
山市浮晴嵐,風日作妍暖。
會看繭如瓮,累累光眩眼。
參考注釋
采采
猶言采了又采。 南朝 齊 陶功曹 《采菱曲》:“採採詎盈匊,還望空延佇。”匊,一本作“ 掬 ”。
(1).猶事事。《書·皋陶謨》:“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孔 傳:“載,行。采,事也。稱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為驗。”
(2).茂盛,眾多貌。《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傳:“采采,猶萋萋也。” 晉 陶潛 《榮木》詩:“采采榮木,結劐根於茲。”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習習和風起,采采彤劐雲浮。” 明 高啟 《菊鄰》詩:“采采霜露餘,繁英正鮮新。”一說,燦燦青青、活鮮鮮貌。見 郭沫若 《讀〈隨園詩話〉札記》。
(3).華飾貌。《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傳:“采采,華飾也。” 明 唐寅 《題菊花》詩之一:“御袍采采 楊妃 醉,夜半扶歸挹露華。”
(4).形容美妙的樂聲。《文選·嵇康<琴賦>》:“英聲越發,采采粲粲。” 呂向 註:“采采粲粲,英聲貌。” 唐 孟郊 《清東曲》:“采采《清東曲》,明眸艷珪玉。”
翦翦
(1).狹隘;淺薄。《莊子·在宥》:“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成玄英 疏:“翦翦,狹劣之貌也。” 唐 柳宗元 《宋清傳》:“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駡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亦謂過分謹慎而不知變通。 宋 岳珂 《桯史·太歲方位》:“今世士大夫號於達理者,每易一榱,覆一簣,翦翦拘泥,不得即決。”
(2).猶簇簇。叢集貌。 唐 沉亞之 《閩城開新池記》:“辛蒲翦翦,扇荷擎擎。” 唐 杜牧 《感懷詩》:“蒼然 太行 路,翦翦還榛莽。” 宋 姜夔 《浣溪沙》詞:“翦翦寒花小更垂, 阿瓊 愁里弄妝遲,東風燒燭夜深歸。”
(3).形容風輕微而帶寒意。 唐 韓偓 《寒食夜》詩:“測測輕寒翦翦風,杏花飄雪小桃紅。” 宋 王安石 《夜直》詩:“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明 唐寅 《步步嬌》套曲:“今日畫眉人遠,冷透香羅,無奈東風翦翦。” 費硯 《春愁秋怨詞》:“翦翦金風隔院吹,晝涼人靜漏遲遲。”
(4).齊心;和睦相處。《子華子·晏子問黨》:“其民願而從法,疏而弗失,上下翦翦,唯其君之聽。” 清 侯方域 《憫獐》:“吾廢吾童子矣,視二氏之貌,且翦翦焉適矣。”
白茅
(1).亦作“ 白茆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諸侯,象徵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過》:“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孔穎達 疏:“潔白之茅。”《詩·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註:“白茅,一種草,潔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類。”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錫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參 《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詩:“長風吹白茆,野火燒枯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開白花成穗,結細實,其根甚長,白軟如筋而有節,味甘,俗呼絲茅,可以苫蓋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2).茶名。 宋 楊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產,六經載之詳矣。獨異美之名未備…… 北苑 曰葉布絶品,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樓璹名句,織圖二十四首上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