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陳維崧的《送惲南田之錢塘並柬毛稚黃》
全文:
躡屩上靈隱,吹笛下吳淞。
送君恰值新爽,纖月映船篷。
猶記冷泉亭上,百道跳珠噴雪,飛瀑掛衫松。
一別十八載,吾老漸成翁。
故人去,攜筆墨,寫空濛。
不知老已將至,揮灑醉偏工。
為訊鹽橋毛子,果否別來無恙,底事斷詩筒。
人世作達耳,長邑郁焉窮。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鹽橋
鹽船裝卸停泊之橋。 宋 張先 《木蘭花》詞:“插花勸酒鹽橋館,召節促行龍闕遠。”
毛子
(1) 舊時對西洋人的蔑稱
(2) 〈方〉∶指土匪
(3) 〈方〉∶細碎的毛
果否
猶是否。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北嶽》:“説者謂 文毅 之父 謙 ,曾禱於 曲陽 北嶽廟 ,因生子,名以 岳 ,故 文毅 力遏移祀,未知果否。”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編審·查原冊》:“其上屆實在田土戶丁若干,果否與上屆全書額載相符。”
別來無恙
舊時的問候語,詢問對方分別以來是否有疾病或災禍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詩筒
亦作“ 詩筩 ”。1.盛詩稿以便傳遞的竹筒。 唐 白居易 《秋寄微之十二韻》:“忙多對酒榼,興少閲詩筒。”自註:“此在 杭州 ,兩 浙 唱和詩贈答,於筒中遞來往。” 元 胡助 《南城試院和王子肅韻》之二:“簾外官閒深院鎖,詩筒來往不嫌多。”《紅樓夢》第二二回:“太監又將頒賜之物送與猜著之人,每人一個宮製詩筒,一柄茶筅。”
(2).喻指滿腹詩才的詩人。 元 張可久 《折桂令·西湖懷古》曲:“飛來何處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詩筩。”
陳維崧名句,送惲南田之錢塘並柬毛稚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