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冕的《題畫梅》
全文:
君不見漢家功臣上麒麟,氣貌豈是尋常人?又不見唐家諸將圖凌煙,長劍大羽聯貂蟬。
龍章終匪塵狀,虎頭乃是封侯相。
我生山野無能為,學劍學書空放蕩。
老來晦跡岩穴居,夢寐未形安可模?昨天冷飈動髭鬚,拄杖下山聞鷓鴣。
烏巾半岸衣露肘,忘機忽落丹青手。
器識可同莘野夫,孤高差擬蟠溪叟。
山翁野老爭道真,松篁節操梅精神。
吟風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來相親。
江北江南競傳寫,祝君嘆其才盡下。
我來對面不識我,何者是真何者假?祝君放筆一大笑,不須攬鏡亦自肖。
相攜且買數斗酒,坐對青山姿傾倒。
明朝酒醒呼鶴歸,白雲滿地芝草肥。
玉蕭吹來雨霏霏,琪花亂點春風衣。
祝君許我老更奇,我老自覺頭垂絲。
時與不時何以為?贈君白雪梅花枝。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對面
(1)
(2) 對門
他就住在對面
(3) 當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 正前方
楊志卻待要回言,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水滸傳》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何者
(1).為什麼。用於設問。《公羊傳·桓公二年》:“然則為取可以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 楚王 之妻媦,無時焉可也。” 何休 註:“何者,將設事類之辭。”《史記·儒林列傳》:“ 黃生 曰:‘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書·突厥傳上》:“ 班固 謂‘其來慕義,則接之以禮讓。’何者?禮讓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獸夷狄也。”
(2).哪一個。用於疑問。《後漢書·鮮卑傳》:“夫萬民之飢與遠蠻之不討,何者為大?” 唐 顧況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詞:“戰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個。用於陳述。 明 劉基 《郁離子·公孫無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識其何者為主,何者為客,而不失其權度,則亦庶幾乎寡悔矣夫。”
王冕名句,題畫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