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太湖詩入林屋洞》
全文:
齋心已三日,筋骨如煙輕。
腰下佩金獸,手中持火鈴。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連亘三十六,各各為玉京。
自非心至誠,必被神物烹。
顧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
遂招放曠侶,同作幽憂行。
其門才函丈,初若盤薄硎。
洞氣黑昳目穴,苔發紅鬇鬡。
試足值坎窞,低頭避崢嶸。
攀緣不知倦,怪異焉敢驚。
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橫。
忽然白蝙蝠,來撲松炬明。
人語散澒洞,石響高玲玎。
腳底龍蛇氣,頭上波濤聲。
有時若服匿,偪仄如見繃。
俄爾造平淡,豁然逢光晶。
金堂似鐫出,玉座如琢成。
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睛。
雲漿湛不動,璚露涵而馨。
漱之恐減算,酌之必延齡。
愁為三官責,不敢攜一罌瓦。
昔雲夏後氏,於此藏真經。
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瓊。
期之以萬祀,守之以百靈。
焉得彼丈人,竊之不加刑。
石匱一以出,左神俄不扃。
禹書既雲得,吳國由是傾。
蘚縫才半尺,中有怪物腥。
欲去既嚄唶,將回又伶俜。
卻遵舊時道,半日出杳冥。
屨泥惹石髓,衣濕沾雲英。
玄籙乏仙骨,青文無絳名。
雖然入陰宮,不得朝上清。
對彼神仙窟,自厭濁俗形。
卻憎造物者,遣我騎文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官
(1).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 孟孫 為司空,以書勛。”《孔子家語·正論》:“ 於奚 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 王肅 註:“司徒書名,司馬書服,司空書勛也。”
(2).古代三種官的合稱。軍隊中執掌鼓、金、旗以發布軍令的三種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謂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種官的合稱。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荀子·解蔽》:“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呂氏春秋·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 高誘 註:“三官,農、工、賈也。”
(4).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漢 代管理鑄錢的均輸、鍾官、辨銅令三官。為水衡都尉之屬官。《史記·平準書》:“其後二歲,赤側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 上林 三官鑄。” 裴駰 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屬官有 上林 均輸、鍾官、辨銅令。”
(5).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三國 時 魏國 稱廷尉屬官正、監、平為廷尉三官。《三國志·魏志·鮑勛傳》:“詔曰:‘ 勛 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五歲。’三官駁:‘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無活分,而汝等欲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當令十鼠同穴。’”《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監、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稱。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黃庭內景經·沐浴》:“傳得可授告三官。” 務成子 註:“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三官無遺譴,七祖升雲軿。” 明 歸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廟記》:“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
(7).人體三種器官。指耳、目、心。《呂氏春秋·任數》:“凡耳之聞也,藉於靜;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廢矣。” 高誘 註:“三官,耳、目、心。”
(8).人體三種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詮言訓》:“食之不寧於體,聽之不合於道,視之不便於性,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 高誘 註:“三官,三關,謂食、視、聽也。”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皮日休名句,太湖詩入林屋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