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扣石扉人不識,滿山松竹自悲吟

王之道游毛公洞六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之道的《游毛公洞六首》

全文:
偶因青鳥送幽尋,翠壁蒼崖白日陰。
三扣石扉人不識,滿山松竹自悲吟

王之道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王之道三扣石扉人不識,滿山松竹自悲吟書法作品欣賞
三扣石扉人不識,滿山松竹自悲吟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石扉

石洞的口。形似大門敞開,故稱。亦借指隱者所居之門。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明 孫一元 《歸雲庵》詩:“沙清竹碧鷗出飛,野老候余開石扉。”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松竹

(1).松與竹。亦以喻節操堅貞。 南朝 梁元帝 《與劉智藏書》:“山間芳杜,自有松竹之娛;巖穴鳴琴,非無薜蘿之致。”《南史·張沖傳》:“ 房長渝 謂 孜 曰:‘前使君忠實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盜而死遂求殺盜者而為之妻或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 辛氏 姑務雪寃,靡思違禮。勵釋憾之志,將殄雚蒲;蓄許嫁之心,則乖松竹。”

(2).喻節操堅貞的賢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潛魚擇淵,高鳥候柯;赫赫三雄,並迴乾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 呂向 註:“松竹,貞堅也,並比於賢人也。”

悲吟

(1).哀嘆。 漢 張衡 《南都賦》:“寡婦悲吟,鵾雞哀鳴。”《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2).悲歌。 三國 魏 繁欽 《與魏文帝箋》:“暨其清激悲吟,雜以怨慕,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唐 白居易 《詠懷》:“長笑 靈均 不知命, 江 籬叢畔苦悲吟。”

王之道名句,游毛公洞六首名句

詩詞推薦

三扣石扉人不識,滿山松竹自悲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