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流謙的《苦熱》
全文:
祝融職司南,憑寵不遺力。
呀呀三足禽,敗羽懸枯臘。
釜鬵糜碎鱗,無地此身著。
楚炬方烘秦,湯征未自毫。
夢想千丈冰,快踏赤兩腳。
少憩修竹林,泉水鳴{左浖右虎}{左浖右虎}。
岸巾對颯爽,污垢亦小濯。
蒯通據鼎耳,反唇乃幸脫。
叩頭祝西風,駕言馬可秣。
危喘已強支,旦夕恐不續。
俗情傲寒灰,赴熱犬爭骨。
灼肌豈暇顧,甘作蛾殞燭。
君看孟嘗客,乃笑翟公雀。
呼兒進胡床,佳月可人白。
一醉無渭涇,舉盞新酒滑。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鼎耳
(1).鼎上兩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國語·晉語四》:“ 鄭 人以 詹 予 晉 , 晉 人將烹之……乃就烹,據鼎耳而疾號。”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寶氣浮鼎耳,神光生劍脊。”
(2).《書序》:“ 高宗 祭 成湯 ,有飛雉升鼎耳而雊。” 孔穎達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湯 於肜祭之日,有飛雉來升祭之鼎而雊鳴,其臣 祖己 以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義訓王,勸王改脩德政。”後以“鼎耳”為勸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卷三:“野鳥無故數入宮,此正災異。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陳寶,非忠臣也。”參見“ 鼎雉 ”。
反唇
亦作“ 反唇 ”。 1.謂唇動,表示心中不服。《史記·平準書》:“ 異 ( 顏異 )與客語,客語初令下有不便者, 異 不應,微反脣。”
(2).常指反對或對立。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汪南溟文》:“至今日而反脣 弇州 者日眾,又何論 太函 。”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反金人銘》:“ 晉 孫楚 《馮翌集》有《反金人銘》…… 孫子荊 此銘,則居然與《金人》反唇矣。”
(3).猶反駁。 巴金 《家》十九:“‘寶藏?你時時刻刻都在想寶藏!我看你《寶島》這本戲還沒有演熟,人就著迷了。’ 覺慧 這樣反唇譏笑道。”
幸脫
猶倖免。 梁啓超 《新民說·論權利思想》:“為國民者協力各盡其分內競爭之責任,則侵壓自不得行。設有苟免倖脫而避其衝者,是不啻對於國民全體而為叛逆也。”
李流謙名句,苦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