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清明日晚陰》
全文:
跧伏性易屈,口強心無主。
今日屆清明,此身客湓浦。
花草各自芳,誰能問園圃。
客懷值佳時,冶遊有何睹。
江頭風颺花,天際雲興雨。
陰冱嘆時遷,集條燕羞舞。
世故墮煎熬,鄉愁渺終古。
柳色西湖隄,初更尚簫鼓。
參考注釋
跧伏
蜷伏。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狡兔跧伏於柎側,猨狖攀椽而相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三:“ 天興 改元秋, 飛伯 忽過余別曰:‘吾跧伏陷穽,不自得,今將突圍遠舉,然生死未可知。’” 胡漢民 《就土耳其革命告我國軍人》:“而人民跧伏在下,本至微弱,及不堪於凌暴,乃不得已起而以武力相抗。”
口強
猶言嘴硬;說話不讓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這煩惱如何向?待漾下,又瞻仰;道忘了,是口強,難割捨我兒模樣。”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一折:“俺兄弟媳婦口強,你讓他些兒。”《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 吳王 口強而色慘,中心似有大憂。”
能言善辯。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一折:“他每都恃著口強,便 儀 秦 呵怎敢比量?”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三折:“饒你這舌辯如 蘇秦 ,口強似 陸賈 ,我看你怎生般分訴。”
無主
(1).指國無君;軍無將。《書·仲虺之誥》:“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 孔 傳:“民無君主,則恣情*欲,必致禍亂。”《管子·權修》:“萬乘之國,兵不可以無主。”《東觀漢記·馮異傳》:“ 更始 敗亡,天下無主。” 唐 杜牧 《張保皋鄭年傳》:“大臣殺其王,國亂無主。”
(2).指無主祭人。《儀禮·喪服》:“無主者,謂其無祭主者也。”《禮記·喪大記》:“喪有無後,無無主。” 孔穎達 疏:“若無主則相對賓有闕,故四鄰里尹主之,是無得無主也。”
(3).指宗廟無木主。《禮記·曾子問》:“ 曾子 問曰:‘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 孔子 曰:‘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載於齊車,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廟之主以行,則失之矣。當七廟、五廟無虛主。虛主者,唯天子崩,諸侯薨,與去其國,與祫祭於祖,為無主耳。’”參見“ 七廟 ”、“ 五廟 ”。
(4).沒有主人。《呂氏春秋·異用》:“ 周文王 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聞於 文王 。 文王 曰:‘更葬之。’吏曰:‘此無主矣。’” 唐 許棠 《成紀書事》詩之一:“滿野多成無主冢,防邊半是異鄉人。”《元史·許衡傳》:“道有梨,眾爭取啖之。 衡 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此無主。’ 衡 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5).謂不由己,無主張。 唐 聶夷中 《送友人歸江南》詩:“上國身無主,下第誠可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蘇門孫先生言行》:“憂患恐懼,最怕有所;一有所,則我心無主。古來忠臣孝子、義士悌弟,只是能自作主張。”
(6).指女尚無夫家。 唐 李翱 《數奇篇》:“親戚之喪在野者, 數奇 皆往葬之;姑姊妹之無主失時者, 數奇 皆取而嫁之。”
董嗣杲名句,清明日晚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