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哀明陵三十韻》
全文:
北過清河橋,遙見天壽山。
勝朝十三陵,錯落兆其間。
太行龍脈西南來,金堂玉戶中天開。
左環右拱實佳域,千峰後護高崔嵬。
昌平黃土誠福地,永樂曾以親臨視。
英雄具眼自非常,豈待王廖陳其藝。
或曰十三氣數盡,朱明祚以此為準。
是蓋形家惑世言,承天造命惟君允。
後嗣果能繼祖烈,朱氏宗社那遽絕。
君昏國事付貂璫,瞻烏久矣於誰瞥。
向聞頹廢應修治,工鉅無敢發其辭。
湯山駐蹕一往閱,勝朝舊跡當護持。
祾恩制肖皇極建,雖存已剝丹青爛。
宣德曾頌祛奢麗,此而非奢奢孰見。
石城明樓依然巍,三杯手酹拜如儀。
明臣屢詠衣冠閟,底須重訂傳訛詞。
棟柱如舊椽木朽,檐瓦落地狐兔走。
以其初建工力觀,未修蓋數百年久。
永陵制乃如長陵,定陵效之侈有增。
忘其前世艱開創,徒計身後胥堪輕。
長陵一碑功德記,餘皆有碑而無字。
泰山以後唐乾陵,此典何出竟為例。
思陵乃就妃園葬,趙一桂曾記開壙。
香殿三間復九間,寢床供案皆雄壯。
一妃之費已如此,餘諸帝者可知矣。
即今雖為禁樵蘇,松柏郁蔥屋傾圮。
屋圮猶可龕帳無,並其神主全失諸。
尺木值幾亦盜去,汝祖獨非厥民乎。
不忍再視命修葺,悵然悚然欲垂泣。
此意弗更再三言,讀召誥文示詳悉。
參考注釋
石城
(1).傳說中的山名。《莊子·說劍》:“以 燕谿 、 石城 為鋒。”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為劍鋒。”《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平明發兮 蒼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註:“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縣 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後 秦 伐 趙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貴池 西南。《後漢書·方術傳·高獲》:“ 獲 遂遠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石城》:“ 大昕 案……據《郡國志》: 丹陽郡 有 石城縣 ,當是 高獲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陽 。《晉書·庾亮傳》:“ 亮 有開復中原之謀…… 亮 當率大眾十萬,據 石城 ,為諸軍聲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節 東。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橫塞起。” 蕭滌非 註:“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賀鑄 《憶仙姿》詞:“日日春風樓上,不見 石城 雙槳。” 康有為 《過石城》詩:“城牆何盤盤,苔莓封之厚,沿溪繞曲曲,帆檣在前後,雲此是 石城 ,小邑萬家有。”
(7).古城名。見“ 石頭城 ”。
(8).壘石成城。比喻堅固的國防。《漢書·食貨志上》:“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明樓
(1).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樓。樓中立帝廟謚石碑,下為靈寢,明樓前有石几筵。 清 顧炎武 《再謁孝陵》詩:“突兀明樓峙,呀庨御殿開。”《清史稿·禮志五》:“ 鹹豐 元年謁 東陵 ……入門皆由左,至明樓前行禮。”
(2).碉樓。舊時北方鄉居,樓房蓋瓦者為暗樓;上層作雉堞形,供候望偵伺用者,稱為明樓。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有人使童子登三層明樓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 常守福 ,矯捷絶倫。少時嘗見其以兩足掛明樓雉堞上,倒懸而掃磚綫之雪,四圍皆淨。”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如儀
按照儀式
行禮如儀
乾隆名句,哀明陵三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