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中江縣》
全文:
慘澹黃雲暮,行人出草萊。
風濤兩江合,斜照亂峰開。
秋老飛烏縣,鄉遙戲馬台。
郫筒何處是,一月罷銜杯。
參考注釋
郫筒
(1).竹製盛酒具。 郫 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節為底,刻其外為花紋,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 唐 李商隱 《因書》詩:“海石分棋子,郫筒當酒缸。” 宋 楊萬里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一出遊山》詩:“萬迭山連千澗水,雙行纏伴一郫筒。” 明 謝榛 《送謝武選少安犒師固原因還蜀會兄葬》詩:“一對郫筒腸欲斷,鶺鴒原上草蕭蕭。”
(2).酒名。相傳 晉 山濤 為 郫 令,用竹筒釀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俗稱“郫筒酒”。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一:“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沽。” 仇兆鰲 註:“《成都記》: 成都府 西五十里,因水標名曰 郫縣 ,以竹筒盛美酒,號為郫筒。《華陽風俗録》: 郫縣 有 郫筒池 ,池旁有大竹, 郫 人刳其節,傾春釀於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於竹外,然後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一本作“ 郫筒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所恨 蜀山 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清 唐孫華 《送王誦侯之官成都》詩:“或言 錦城 天下樂,郫筒美酒丙穴魚。”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銜杯
亦作“ 銜盃 ”。亦作“ 銜桮 ”。口含酒杯。多指飲酒。 晉 劉伶 《酒德頌》:“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唐 李白 《廣陵贈別》詩:“繫馬垂楊下,銜盃大道間。” 唐 司空圖 《重陽阻雨》詩:“重陽阻雨獨銜桮,移得家山菊未開。”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銘》:“素忘分,日與兄銜杯。” 郁達夫 《晨發名古屋》詩之二:“一曲《陽關》人隔世,銜杯無語看山明。”
見“ 銜杯 ”。
亦作“ 啣盃 ”。銜杯。謂飲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還兼寄些山先生》詩:“風廊微照兩啣杯,能待城闉簇騎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則自顧其業耳。”
見“ 啣杯 ”。
王士禎名句,中江縣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孝深二侄寄來雪字韻詩,弟兄唱和,一時樂事,其詩有雷霆精銳、冰雪聰明之勝致,次其支字韻一律寄之
方守敦〔清代〕新詩誦罷喜難支,冰雪雷霆交會時。一室塤篪能疊奏,九州龍虎漫相持。兵戈滿眼情空激,文字名山事可期。與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