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密雲行》
全文:
京北重鎮稱密雲,岩城埤堄新舊鄰。
控制三邊列棨戟,勝國曾此屯萬軍。
兩山寺塔節璫建,南者已頹北猶存。
靡餉士不得實用,剝民奉已祈佛恩。
爾輩富貴亦何在,空令過客興慨論。
白河流西潮河左,徒觀形勝誠復可。
由來在德文不刊,詎誇扼險牢關鎖。
即今大宛為荒服,木蘭近囿來往熟。
築堤障水惟利民,我每經行緬聖躅。
得勢不事守有餘,失勢竭力守不足。
勢匪地利實人和,敬已勤民籲天福。
參考注釋
堤障
堤。 宋 蘇轍 《寄孔武仲》詩:“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參見“ 堤 ”。
隄障:堤壩。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朝過 宜春口 ,極北缺隄障。”《宋史·滕元發傳》:“瘞死食飢,除田租,修隄障。”《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鹽官州 海水溢,屢壞隄障,浸城郭,遣使祀海神,仍與有司視形勢所便。”
利民
(1).有利於民。《逸周書·王佩》:“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 舜 之祠田云:‘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頗形於言矣。”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九回:“ 孫洪伊 哼了一聲道:‘足下既有偉大的議論,何妨先向總理陳明,俟總理提出會議,果可利國利民,我等無不贊成。’”
(2).古代指工商業者。《商君書·去強》:“強國知十三數:竟內倉口之數、壯男壯女之數、老弱之數、官士之數、以言説取食者之數、利民之數、馬牛芻藳之數。” 高亨 註:“靠營取利潤以謀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業者。”一說,指從事農業生產者。
我每
我們。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感蒙賞賜,我每就此吃飯。”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三折:“ 老包 姓兒仯,盪他活的少,若是不容咱,我每則一跑。”《水滸傳》第五回:“莊客道:‘可奈這箇和尚要打我每。’”
經行
佛教徒因養身散除鬱悶,旋迴往返於一定之地叫“經行”
雁盪經行雲漠漠。——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乾隆名句,密雲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