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贈歐陽生善相》
全文:
薛公衣尚敝,飢腸轉鳴雷。
天子征遼東,細君笑靨開。
吾夫雖奇蹇,要是高世材。
發必藉時耳,今豈其時哉。
往見張將軍,喜曰真吾儕。
三矢定天山,英聲馳九垓。
房杜未肉食,席門蒙積埃。
但餘王氏子,文字相追陪。
賢哉太夫人,智鑒照襟懷。
嘗自撫其子,國鼎真鹽梅。
但未識其友,試與俱而來。
窺窗見之喜,亟使羅尊罍。
果見貞觀間,相逐登三台。
予嘗閱舊史,至此嘗徘徊。
數子初未貴,踽踽蒿與萊。
而彼一女子,底蘊遭窺猜。
何知婁師德,碩大非栽培。
譬之萬頃波,但見琉璃堆。
倔強如梁公,包撫等嬰孩。
掩捲髮長想,鄙吝為崩頹。
吾今著田衣,百念如冷灰。
功名一破甑,掉臂首不回。
頗怪歐陽生,諛語坐差排。
人生如逆旅,歲月苦逼催。
懸知賢與愚,終作土一抔。
美惡何足道,君亦真恢諧。
愚賢君勿取,吾肯罪形骸。
不肖君謂賢,是適為吾咍。
重輕寧在子,意子定痴呆。
所喜亦清散,時時過茅齋。
明日念當行,引紙研松煤。
詩成極醇釅,蒲萄初潑醅。
參考注釋
鼎真
頂真。詩文中的一種修辭格。後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稱聯珠格。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或焚香而啜茗,或聯句而鼎真。”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釋德洪名句,贈歐陽生善相名句
名句推薦
敗荷猶映蔚,千頃青漠漠
陳三立《後湖觀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