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焦山古鼎歌和沈德潛韻》
全文:
造物精氣屯於屯,周宣石鼓此仲昆。
二物不共滄桑變,似與姬氏留乾坤。
昔步太學撫十列,今來浮玉瞻獨存。
詎嫌梵唄雁堂寂,飽諳世態龍宮蹲。
禹鑄九鼎象百物,魑魅魍魎褫神魂。
周衰楚乃問輕重,定郟沉泗紛跡痕。
何似鐫泐傳世澤,明標五字無多言。
是時風露正澄霽,昨夜丁甲已揩捫。
初如天閶辟虎豹,復如地軸巍昆崙。
坐令百慮靜一旦,瞥見法器當空門。
歊雲吐景耀光采,沕沕穆穆胚渾渾。
底須石鼓合豐劍,千秋宜鎮化人園。
奸相覆餗何取此,誠哉利足使智昏。
韓蘇大筆彼兼擅,德潛長歌此獨論。
從來詩人志磊落,要令一發萬氣吞。
山頭時見鸞鶴下,江面靜閱羲娥奔。
德潛強韻我步元,奚用君門排九閽。
參考注釋
奸相
亦作“奸相”。1.指弄權誤國的宰相。《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 沉鍊 教把稻草紮成三個偶人,用布包裹,一寫‘ 唐 奸相 李林甫 ’,一寫‘ 宋 奸相 秦檜 ’,一寫‘ 明 奸相 嚴嵩 ’,把那三個偶人做個射鵠。” 清 黃鷟來 《詠史》之一:“聖君戴奸相,頭風愈狂狙。”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昏君 唐玄宗 、奸相 楊國忠 開 潼關 讓 安祿山 入 西京 。”
(2).指陰險狡詐的相貌。
覆餗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餗,鼎中的食物。覆餗,謂傾覆鼎中的珍饌。後因以“覆餗”喻力不勝任而敗事。 晉 葛洪 《抱朴子·臣節》:“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臣必量才而受者,故無流放之禍。”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臣將門餘子,素無藝術,猥當大任,必敗朝章。自悲負乘,坐致覆餗。” 明 張景 《飛丸記·諫拒脫簪》:“鼎食全家思覆餗,燕雀堂高懼回祿。”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二回:“若今日不從此著力,萬一國民忽委以責任,則覆餗絶脰,其罪實深。”
何取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足稱許。 宋 秦觀 《王儉論》:“至於該洽經史,明習故事,工詞令,妙威儀,動為名流之所稱,所謂一時之美,一日之長,夸污世而矯流俗者也,君子何取焉?”
利足
即“快腿”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
智昏
亦作“ 智惛 ”。神智迷亂;胡塗。《淮南子·齊俗訓》:“水擊則波興,氣亂則智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幽明詭性,令智惛兮。” 唐 皎然 《禪詩》:“萬法出無門,紛紛使智昏。” 茅盾 《子夜》十二:“那書房窗外的樹木蘇蘇地譏笑他的心亂智昏。”
乾隆名句,焦山古鼎歌和沈德潛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