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昱的《章三益匡山行(戊戌後作)》
全文:
仙人休吹紫鸞笙,聽我一曲匡山行。
青蓮居士讀書處,至今石室丹霞明。
龍泉西南百餘里,四面崢嶸翠峰起。
先生結庵當畫圖,正與匡山景相似。
屋前屋後皆種松,坐看百尺蒼精龍。
苔皮深含霜雪古,鐵乾返走風雲從。
一亭下浸蒼波冷,縹緲煙雲成萬頃。
中有神魚長比人,翠鬐翻動玻瓈影。
一亭上與浮雲齊,赤闌乾外青天低。
分明投壺笑玉女,彷佛出海聞金雞。
東南一亭隱林樾,地位清高隔炎熱。
人間赤日如火流,疏簟琅玕自蒼雪。
最其秀者環中庭,周遭萬朵芙蓉青。
朝來爽氣落我袂,蘿風吹日天冥冥。
鶴怨猿啼歸未得,繡衣今作青雲客。
故山四首五情搖,歸夢時時到寒碧。
自古山林鐘鼎同,先生況有前賢風。
少待功成拂衣去,入門依舊山花紅。
參考注釋
少待
稍等。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就征》:“請到時, 東華館 少待。”
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從之。” 杜預 註:“拂衣,褰裳也。”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難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揮動衣服。形容激動或憤激。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孔 慨然曰:‘……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穀神子 《博導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那班門客才曉得他是 崔 魏 逆黨,不待曲終,拂衣散盡。”
(3).振衣而去。謂歸隱。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 首陽 ,拂衣高謝。”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唐 王維 《送張五歸山》詩:“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
入門
(1) 初級讀物;任何知識或業務的初始門路
技術入門
(2) 初步學會
入門師傅
依舊
依然像從前一樣
書房的陳設依舊未變
山花
(1).山間野花。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水流平澗下,山花滿谷開。” 唐 杜甫 《早花》詩:“臘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開。” 金 趙秉文 《仿摩詰“獨坐幽篁里”》詩:“石上多古苔,山花間紅碧。” 陳毅 《棗園曲》:“喜四面山花無數,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詩詞大國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山花燕支》:“山花,叢生。 端州 山崦間多有之。其葉類藍。其花似蓼,抽穗長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開。土人採含苞者賣之,用為燕支粉,或持染絹帛,其紅不下藍花。”
李昱名句,章三益匡山行(戊戌後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