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強至的《韓魏公生日三首》
全文:
治身時位俱雲得,同體君臣系所遭。
仁廟自從延輔弼,聖孫相繼委鈞陶。
早辭十載調元鼎,尚擁平年出帥旄。
白首未嘗安富貴,丹心愈更事勤勞。
曾無半語矜功大,猶有流言忌德高。
皎皎忠誠通日月,悠悠險計息波濤。
由來正直陰須相,此去勛名勢轉牢。
伊昔初秋降申甫,於今外牧滯蕭曹。
恩頒天廄雙龍種,賜及家庭一鳳毛。
再拜捧觴何所祝,願公三熟見蟠桃。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治身
猶修身。《孔子家語·六本》:“ 回 有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治身莫先於孝,治國莫先於公。”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督撫·羅汝敬》:“爾不能治身以取罪,朕特屈法以伸恩宥。”參見“ 修身 ”。
同體
(1).同一形體;共一形體。《莊子·大宗師》:“假於異物,託於同體。”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故一節痛,百節不用,同體也。” 漢 王充 《論衡·物勢》:“目與頭同形,手與足同體。”
(2).指同胞兄弟。《晉書·陶瞻傳》:“ 夏 至,殺 斌 。 庾亮 上疏曰:‘ 斌 雖醜惡,罪在難忍,然王憲有制;骨肉至親,親運刀鋸以刑同體,傷父母之恩,無惻隱之心,應加放黜,以懲暴虐。’”
(3).比喻無區別;一致。《呂氏春秋·誣徒》:“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二諦義》:“有無相殊,何得同體。” 康有為 《答南北美洲諸華商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昔戊戌在京時,有問政體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 滿 漢 不分,君民同體。’”
(4).猶同夥、同黨。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七繆》:“夫譽同體,毀對反,所以證彼非而著己是也。”
(5).謂結為一體,地位相當。《後漢書·皇后紀序》:“後正位後宮,同體天王。”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強至名句,韓魏公生日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