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和景仁緱氏別後見寄求決樂議雖用其韻而不依》

全文:
至樂存要眇,失易求之難。
昔從周道衰,疇人曠其官。
聲律久無師,文字多缺漫
仁皇閔崩壞,廣庭集危冠。
紛紜門筆舌,異論誰能殫。
或欲徇陳跡,竅厚潛鎪剜。
或欲立私意,妄取舊史刊。
古今互齟齬,大抵皆欺讕。
景仁信其說,墨守不可乾。
賤子欲面從,誰與換膽肝。
必求此議決,深谷為崇巒。
何如兩置之,度就中和看。
天地育萬物,生成適暄寒。
聖人保四海,皇極至阜安。
樂理亦如此,炳烯猶朱丹。
嘽緩與噍殺,折衷遺兩端。
茲道敬不由,芒刃難嬰髖。
魯樂最為備,雍徹施三桓。
齊韶猶肄習,太公避陳完。
唐民聽伴侶,不復含悲酸。
乃知樂有源,鐘鼓皆波瀾。
昨者清明初,榆火始改鑽。
景仁從許來,傾都鹹聚觀。
諸公競邀迓,非獨惜春殘。
議樂不復對,書夕且窮歡。
來時桃李農,去日勺藥蘭。
三旬只須臾,駛若阪上丸。
轘轅逢雨別,惝恍歸騎單。
東西步步遠,回首祝加餐。
仍冀勉中和,心廣體自胖。

司馬光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聲律

(1).五聲六律。指音樂。《漢書·禮樂志》:“ 漢 興,樂家有 制氏 ,以雅樂聲律世世在太樂官。”《南齊書·臨川獻王映傳》:“ 映 善騎射,解聲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逸文》:“ 周 衰, 鄭 衛 之音作,《詩》之聲律廢也。”

(2).指語言文字的聲韻格律。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書》:“佛教所以義奪情靈,言詭聲律,蓋謂即色非有,故檀絶於羣家耳。” 五代 王周 《自喻》詩:“七歲辨聲律,勤苦會詩賦。” 宋 蘇軾 《眉州遠景樓記》:“始朝廷以聲律取士,而 天聖 以前學者猶襲 五代 文弊,獨吾州之士,通經學古,以 西漢 文詞為宗師。” 王力 《中國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 中國 古典文論中談到的語言形式美,主要是兩件事:第一是對偶,第二是聲律。”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司馬光名句,和景仁緱氏別後見寄求決樂議雖用其韻而不依名句

詩詞推薦

  • 至後有感

    舒邦佐宋代〕窮冬萬木脫,風葉無停計。老樹露槎牙,四旁誰擁蔽。泛視林莽間,一一獻憔悴。昨夜新陽復,根荄抱生意。天將
  • 重陽後秋感

    方回宋代〕盛夏關防少,深秋證候知。脂寒饒涕唾,膚善困瘡痍。故國山千疊,重陽菊一枝。醉鄉差可可,歸路尚遲遲。
  • 千山觀

    劉克莊宋代〕西巘林巒擅一城,渺然飛觀入青冥。於湖數字題華棟,陽朔千山獻畫屏。境勝小詩難寫盡,天寒薄酒易吹醒。獨游
  • 偈頌二十五首

    釋道璨宋代〕雨不來,旱彌烈。草木枯,金石裂。江流斷,井泉竭。盡大地,生意絕。東湖上,乾坤別。最清涼,無惱熱。優曇
    聲律久無師,文字多缺漫 詩詞名句
  • 筠溪王奉御寄詩次韻呈崖松盧奉御

    汪元量宋代〕新詩蒙遠寄,客路不勝秋。同谷歌臣甫,新豐醉客周。君今嫌作史,我已厭封侯。何日西湖曲,紅船上下游。
    聲律久無師,文字多缺漫 詩詞名句
  • 小雅·甫田

    佚名先秦〕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 和卓季萬寄示五絕德操為唱

    王洋宋代〕靜無餘事可關情,快讀新詩醉魄醒。太守文章真袞袞,參軍衫鬢兩青青。
    聲律久無師,文字多缺漫 詩詞名句
  • 詠漢玉谷璧

    乾隆清代〕子曾執此誰曾執,粟谷紛堆陳相因。未免一端思致問,果能可食濟飢人。
  • 和陶戴主簿

    蘇軾宋代〕海南無冬夏,安知歲將窮。時時小搖落,榮悴俯仰中。上天信包荒,佳植無由豐。鉏耰代肅殺,有擇非霜風。手栽
  • 送陳大著知蘄州分韻得輝字

    魏了翁宋代〕陳侯海內秀,滿腹貯明璣。十歲能屬文,提筆登王畿。上嘉魯論對,亟授九品衣。二十隮膴仕,昱昱五采翬。一十
聲律久無師,文字多缺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