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印的《再和二首》
全文:
魚跳須過龍門,虎驟不從兔徑。
上士聞道勤行,豈以難能為病。
固守滿堂之珍,肯使如瓶之罄。
對境一念不萌,應緣六根皆淨。
剛克本自沉潛,動直先由專靜。
達理必明其權,盡性以至於命。
鼎中水騰火降,煤田陰衰陽盛。
神功妙合虛無,天光潛發泰定。
豈惟出塵離俗,更可超凡入聖。
自憐末學多方,未得大中至正。
莫知斡運帝車,寧解執持坤柄。
丹經苦閱殘編,素髮羞看明鏡。
要求直截真機,速了圓明正性。
何妨萬兩金成,已是一生事竟。
至言今許發蒙,三沐三薰諦聽。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要求
所提出的具體願望或條件
達到質量要求
提出領土要求
直截
(1) 直接,不拐彎抹角。也作“直捷”
(2) 表示完全如此;簡直
直截把我憋得要死
真機
(1).玄妙之理;秘要。 唐 楊巨源 《送淡公歸嵩山龍潭寺葬本師》詩:“野煙秋火蒼茫遠,禪境真機去住閒。” 宋 陳師道 《和賈耘老春晚》詩:“一臥海城春又晚,不妨閒處得真機。”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古人論詩,舉其大要,未嘗喋喋以泄真機,但恐人小其道爾。”
(2).真正的動機、目的。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人見其千金之捐乃其奇節,而不知錐刀之算其真機也。”
圓明
(1).指圓鏡明亮光潔。 唐 白居易 《以鏡贈別》詩:“月破天闇時,圓明獨不歇。”
(2).佛教語。謂徹底領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今產太子,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 宋 沉遼 《代人上杭守趙資政生辰》詩:“至誠無隱蔽,妙識造圓明。”
正性
(1).自然的稟性;純正的稟性。《漢書·律曆志上》:“所以作樂者,諧八音,盪(滌)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風易俗。” 三國 魏 孟康 《薦崔林》:“﹝ 崔林 ﹞稟自然之正性,體高雅之弘量。” 宋 范仲淹 《省試自誠而明謂之性賦》:“存乎誠,而正性既立。”
(2).佛教語。離斷煩惱謂正性。 元 薩都剌 《燈草》詩:“慧燈莫與羣迷染,正性何愁慾境遮。”
郭印名句,再和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