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不作兒女悲,橫琴靜送飛鴻遠

艾性夫 《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艾性夫的《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圖》

全文:
有客有客吾春湖,踏霜打門呼老夫。
寒溫粗了不暇坐,兩手奉我商山圖。
皓首龐眉發如漆,千古高人誰畫出。
疏行大字各題詩,頗類涪翁老年筆。
綺里季,夏黃公,春風拍浮酒兩鍾。
仰天但覺宇宙窄,麾麈一掃塵凡空。
東園甪里更蕭散,石鼎茶瓢風日晚。
琵琶不作兒女悲,橫琴靜送飛鴻遠
周家遺民方避秦,留侯眼高識天人。
翩翩小出奠危社,落落高舉連青雲。
感君持贈慰枯槁,玉雪輝輝見諸老。
何當乘鶴參翱翔,風露清涼咽瑤草。

艾性夫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艾性夫琵琶不作兒女悲,橫琴靜送飛鴻遠書法作品欣賞
琵琶不作兒女悲,橫琴靜送飛鴻遠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兒女

(1) [children]∶兒子和女兒,子女

兒女成群

(2) [young man and woman]∶青年男女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兒女淚,君休滴

橫琴

謂撫琴,彈琴。 唐 羊士諤 《書樓懷古》詩:“遠目窮 巴 漢 ,閒情閲古今。忘言意不極,日暮但橫琴。” 五代 伍喬 《寄史處士》詩:“石樓待月橫琴久,漁浦經風下釣遲。” 宋 陸游 《散發》詩:“雷起鼻端秋枕石,泉鳴指下夜橫琴。”

飛鴻

(1).指畫有鴻雁的旗。《禮記·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孔穎達 疏:“鴻,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相似,若軍前忽遙見彼人有多車騎,則畫鴻於旌首而載之,使眾見而為防也。”

(2).蟲名。《逸周書·度邑》:“ 發 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飛鴻過野。”

(3).飛行著的鴻雁。 漢 馬融 《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 南朝 宋 鮑照 《數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清 龔自珍 《點絳唇》詞:“目送飛鴻,影入長天滅。”

(4).指音信。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自視雛鷇,望君飛鴻,四十餘年,事如夢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無端天外飛鴻到,傳得家庭噩耗來。”

艾性夫名句,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圖名句

詩詞推薦

琵琶不作兒女悲,橫琴靜送飛鴻遠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