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
全文:
長慶清風在,夔龍燮理余。
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當宮署,伊瀍入禁渠。
曉關開玉兔,夕鑰納銀魚。
舊眷憐移疾,新吟念索居。
離聲雙白鸝,行色一籃輿。
罷免無餘俸,休閒有敝廬。
慵於嵇叔夜,渴似馬相如。
酒每蒙酤我,詩嘗許起予。
洛中歸計定,一半為尚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膏雨
滋潤作物的霖雨。《左傳·襄公十九年》:“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漢書·賈山傳》:“是以元年膏雨降,五穀登。” 宋 柳永 《玉蝴蝶》詞:“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甘露降,膏雨零。”
周邵
見“ 周召 ”。
保厘
治理百姓,保護扶持使之安定。《書·畢命》:“越三日壬申,王朝步目 宗周 ,至於 豐 ,以 成周 之眾,命 畢公 保釐東郊。” 孔 傳:“用 成周 之民眾,命 畢公 使安理治正 成周 東郊,令得所。” 唐 王維 《送韋大夫東京留守》詩:“名器苟不假,保釐固其任。” 清 曹寅 《送施潯江方伯之任湖南》詩:“保釐藍縷功非細,開拓窮荒慮必周。”
白居易名句,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名句